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其关乎搬迁户的切身利益。搬迁后的文化适应问题是影响搬迁户新生活的客观因素,也是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易地扶贫搬迁使得搬迁户从生活条件恶劣、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搬到条件相对好的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随之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现实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譬如搬迁对其而言,长期依赖的土地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增加,反而可能减少,加之搬迁户都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困难。同时,搬迁意味着放弃原有的居住环境,到新的地方生活,将面临更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搬迁户具有一定的做出反应的能力,以减少新生活带来的挑战。因此搬迁户在搬迁后的文化适应问题是首要任务,文化适应情况对搬迁户在迁入地的家园感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对达成易地扶贫搬迁最终目标具有直接作用。而搬迁后的文化适应与家园建设情况如何?对易地扶贫搬迁最终目标有何影响?政府应如何帮助搬迁户在迁入地进行建设家园?文章试图以凤凰县禾库镇的易地扶贫搬迁为例来探讨以上的问题。凤凰县禾库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项目总投资5.9亿元,共搬迁932户4784人,搬迁户数量大、来源广,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因而以其作为田野点展开调查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本文从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工作入手,通过在田野点的参与观察和对调查对象的深度访谈,加之对不同迁出地以及迁出地与迁入地二者进行跨文化比较分析,系统了解禾库镇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情况,对其的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引起他搬迁户彼此之间以及搬迁户与当地原住民之间的文化尊重。通过接触、观察和访谈搬迁户在搬迁后的生活,理解到他们面临的文化问题及其为了融入新生活所做的文化适应,对于搬迁的看法以及现实居住的“新家”和精神依赖的“老家”的不同体察和认知,深切体会出搬迁户的家园里不仅有物质要素,还有支撑他们生活的生计、信仰、社区关系、相关空间内的象征实体。因此,要使搬迁户在迁入地‘稳得住’,就需要在家园重构的时候同时满足其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家园应是物质与精神的整合体。在此基础上对搬迁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搬迁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