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什地区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该地区淡水资源匮乏,部分区域高硫酸水富集,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用水,然而盲目开发地下淡水资源极有可能导致高硫酸水入侵。为合理开发淡水资源且预防高硫酸水入侵,正确评价地下水开采阈值,就必须研究高硫酸盐在含水层介质中迁移运动的规律,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可靠的研究区溶质运移模型,弥散参数则是该模型的关键。迄今为止,很多专家学者对弥散参数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聚焦在室内试验,很少有学者结合野外尺度和实验室尺度而开展研究,特别缺乏对不同弥散参数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因此,本文以喀什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潜水含水层弥散参数研究为例,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收集已有水文地质资料,通过开展现场水动力弥散试验及室内弥散试验,研究了影响弥散参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3种弥散参数计算方法求取弥散参数结果的异同,确定了适用于喀什地区求取弥散参数的计算方法,从而较为准确地确定了研究区含水层介质弥散参数,本研究得到的认识如下, (1)本次研究表明,当现场试验观测时间超过200小时且渗流距离小于3m时,直线图解法是计算喀什地区潜水含水层弥散系数的最佳方法,其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偏差较小,与经验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可靠性较高。该方法求得试验场潜水流速为0.07m/h,当渗流距离为2.2m和3m时,求得含水层弥散系数分别为0.0071m2/h,0.0263m2/h,弥散度分别为0.1009m,0.5128m,并观测到了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即随着渗流距离的增大,纵向弥散系数和纵向弥散度的计算数值呈明显的增大趋势。 (2)在探讨影响室内试验弥散参数求解的因素时,以平均粒径作为主要研究因素,结果表明平均粒径越大,含水层介质弥散度也越大;选择硫酸钠溶液作为示踪剂,以示踪剂浓度作为主要研究因素,结果表明采用较高浓度示踪剂溶液时,弥散系数计算结果略高于采用较低浓度示踪剂溶液的情况,示踪剂溶液浓度对弥散参数的计算影响不大。 (3)处理同一套示踪剂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所用计算方法不同,求得弥散参数就不同,且现场试验计算结果总大于室内试验计算结果。因此仅采用一种方法求得的弥散参数结果可靠性不高,须采用多种计算方法,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及经验法计算结果,经对比分析方可确定适用于研究区的参数求解方法。 (4)由获得的现场试验电导率观测数据可见,各观测井中地下水溶液电导率变化曲线上升段斜率均大于下降段斜率的绝对值,处于同一主要流向上的地下水溶液电导率变化规律相似,变化幅度也较大,弥散作用较强;处于非主要流向上的地下水溶液电导率变化幅度较小,弥散作用较弱;由获得的室内试验电导率观测数据可见,当试验柱填充介质为同种岩性时,改变示踪剂溶液的浓度值仅影响溶液中电导率值升高的速度和峰值的高低,不会影响电导率起始变化时间及达到峰值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