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我国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及沙门菌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血清型特征,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资料,采用R软件对报告资料进行清理,对报告了病原学检测结果的病例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例数据库。筛选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报告病例、沙门菌报告病例,分别建立2005-2019年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数据库和2005-2019年沙门菌报告病例数据库。2.采用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和构成比等指标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以及病原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在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总发病和死亡流行变化的基础上、从细菌和病毒两个层面对报告疾病负担较重的沙门菌和轮状病毒进行重点分析,包括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流行特征,不同年度、不同地区及不同年龄组报告的沙门菌血清型特征。3.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趋势拟合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5-2019年,全国通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3374496例,报告死亡病例53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66.41/10万;报告发病率从38.91/10万上升至98.63/10万,病原学确诊病例构成比从1.85%上升至14.29%。0-1岁的婴幼儿报告发病率最高,报告发病率为1344.58/10万,其次是60岁及以上老人,报告发病率为46.24/10万。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分别占50.81%(6795454例)和18.44%(2466553例)。每年有夏季(6-8月)和冬季(12月-次年1月)两个发病高峰。8.79%(1201226例)的病例报告了病原学诊断结果,92.67%(1113200例)为病毒性腹泻,其中92.15%(1025836例)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93.43%(958423例)为5岁以下儿童;7.20%(86450例)为细菌性腹泻,共涉及38种细菌性病原体,沙门菌占53.39%(42325例)居第一位,共报告190种血清型。2.2005-2019年,全国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病例95842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9.81/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8.44/10万波动上升至2019年的167.55/10万。发病高峰期为11月至次年2月。我国儿童自6月龄起轮状病毒报告发病率迅速上升,24月龄以下儿童占82.70%(792633例),其中12月龄以内儿童占38.01%(364260例)。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省份依次为浙江、广东和北京;南方地区报告病例数是北方的9.87倍。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病例中,1.83%(17540例)的病例同时报告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3.2005-2019年,全国共报告沙门菌病例42325例。报告省份由16个增加到29个,报告机构由44个增加到782个。沙门菌病例全年均有报告,报告高峰为每年5-10月。报告发病率1岁以下的婴儿最高,为4.15/10万;其次是1-5岁的儿童,报告发病率为1.27/10万;65岁及以上年龄组和25-34岁年龄组分别排第三和第四位,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14/10万和0.13/10万。26.90%(11385例)的沙门菌病例报告了血清型分型;居前5位的依次为肠炎沙门菌(4140例,36.36%)、鼠伤寒沙门菌(1502例,13.19%)、伦敦沙门菌(687例,6.03%)、都柏林沙门菌(594例,5.22%)和斯坦利沙门菌(515例,4.52%)。肠炎、鼠伤寒、都柏林、德尔卑、伦敦、斯坦利、猪霍乱、鸡、山夫登堡、阿贡纳和汤卜逊沙门菌连续15年均排在前15位,是我国沙门菌的常见血清型。结论:1.2005-2019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发病率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66.41/10万;报告发病高峰为6-8月和12月-次年1月。2.轮状病毒呈冬季高发流行,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省份依次为浙江、广东和北京;婴幼儿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易感人群,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报告发病率自6月龄起迅速上升,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中82.70%的为24月龄以下婴幼儿。制定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程序时应充分考虑婴幼儿感染的年龄特征。3.沙门菌感染呈夏季高峰,我国沙门菌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5种血清型依次为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伦敦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