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育作用在高山物种间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严峻环境下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保育植物通过不同途径对其他物种产生保育作用,如改变微环境、提高营养供给或者消除竞争者等。垫状植物作为高山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保育物种,通过其垫状外形为其他植物提供避难所,促进植物的生长。然而,有关垫状植物保育作用对地下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甚少。本文选择了四个不同采样点(祁连山石包城采样点、天山1号冰川采样点、西藏米拉山采样点、西藏司玛拉山采样点),以垫状植物囊种草(Thylacospermumcaespitosum)和团状福禄草(Arenariapolytrichoides)为研究对象,利用Biolog生态板培养法以及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探讨垫状植物保育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和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物量在不同地点间具有差异。本研究中西藏司玛拉山采样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物量最高,祁连山石包城采样点最低。2.垫状植物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物量。囊种草(祁连山石包城采样点)和团状福禄草(西藏司玛拉山采样点)灌丛下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裸地。对囊种草而言,其对微生物活性的保育作用在天山1号冰川采样点高于祁连山石包城采样点。3.垫状植物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垫状植物灌丛Shannon-Wiener指数、McIntosh指数显著高于裸地;垫状植物灌丛下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酯类、酸类的利用率显著高于裸地。4.垫状植物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垫状植物灌丛内外微生物群落PLFA含量不同,囊种草(祁连山石包城采样点)提高了真菌、放线菌PLFA含量,团状福禄草(西藏司玛拉山采样点)提高了细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GP)细菌PLFA含量。综上所述,垫状植物的存在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结构和组成,且这种改变受到地点以及植被类型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对垫状植物的响应策略,丰富了垫状植物保育作用理论,同时有助于了解垫状植物群落形成机制和生态功能,从而明确垫状植物在高山物种演替以及群落分布格局中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