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程序是行政权力公正行使最起码的程序,被认为是现代行政的主要标志。加快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的进程已被全国人大列为议事日程。然而,行政程序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程序—行政听证程序,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研究和法制实践相当成熟,而在我国理论研究中还相当薄弱,为配合行政程序法立法需要,应大力加强这一方面的理论探索。1996年,随着《行政处罚法》的出台,我国借鉴吸收了国外听证程序的经验,把听证程序第一次移植了进来。但是在现实中听证程序的实施运作存在不少障碍,致使听证程序的功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虽有关于行政听证方面的论文、著作在国内出现,但其研究还较为零乱,缺乏对既有立法成果的冷静反思与理性批判。基于此,作者选择“行政听证程序研究”作为自己硕士论文的选题,旨在通过对中西方听证程序予以纵向的历史考察,对主要法治国家的听证程序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在坚持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听证程序立法的不足进行剖析,并对之予以理性检讨,构思完善我国听证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具体制度构建及其法治环境建设的设想,以期有益于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立法工作。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约30000字。 第一部分:听证程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听证程序的基本概念、种类、功能和特征。听证,是公正程序的核心内容,其本质含义在于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行政听证作为一种程序性制度有其阶段性、准司法性、审查性、局部性、程序性、公开性等特征。其次,作者阐述了中外听证程序产生的法理基础,并对听证程序的价值及其价值目标进行理论探讨。听证程序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它起源于英国的“自然公正”,以后美国宪法的“正当法律程序”又深化了这一法理。听证运用于行政领域,是由于行政权不断扩张的结果。听证程序包含有公正和高效的内在和外在价值,公正和效率就是听证程序追求的价值目标,“公正优先,兼顾效率”是听证程序的价值取向。第三,文章对国内外的有关听证程序的基本原则给予简要的介绍。最后,作者介绍了行政听政程序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二部分:中外听证程序具体内容的比较研究。本部分在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的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比较法学的角度分别对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主要法治国家或地区的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主体、举证责任制度、具体程序等方面进行逐项的比较研究,从而使中外听证制度的优缺点跃然纸上。尤其是美国的“行政法官”制度、案卷排他性原则、举证阶段限制原则等国外先进制度的介绍,为完善我国听证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条件。 第三部分:我国听证制度完善的思考。首先,对我国行政听证程序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其问题主要存在于听证的范围过窄、主持人相对独立的地位没有确立、听证程序忽视了第三人的利益的保护、举证责任不明、听证笔录和听证报告的效力未作规定,致使现有听证制度流于形式,其功能无法发挥,真正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尚未建立。究其原因,有其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的立法因素,吏有不健全的法制环境所造成的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其次,提出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本土资源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公正与效率、职能分离、案卷排他性原则、举证阶段限制原则等,应作为我国完善的听证程序的基本原则。最后,针对我国现行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同题及其原因,结合第二部分对中外听证程序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听证程序的具体构想:!、逐步扩大具体行政行为听证的适用范围;2、抽象行政行为听证范围的全面化,听证程序规则制度化、完善化;3、树立主持人相对独立和公正超然的法律地位:4、扩大行政听证参与人的范围,确保第三人的合法权益;5、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移植美国的案卷排他性原则和举证阶段限制原则制度;6、借鉴美国的案件排他性原则,建立听证笔录应当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的唯一依据的制度;7、保障听证程序正常运作的基础工作:(l)提高人们依程序行政的观念,树立程序法治观念;(2)树立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平等法律地位的观念;(3)建立对行政程序违法的监督奖励机制;(4)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听证制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