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土壤改良材料制备及其在三七栽培上的应用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由于土壤连作障碍影响,导致三七出苗率低,根腐病害严重,三七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我国三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屏障。目前很多研究表明三七连作障碍是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病害导致,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七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方面。生物质材料在土壤病害微生物的防治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但目前较少应用于三七栽培。对此,通过调研及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本研究以文山州境内的核桃壳、花生壳、庶渣、荞壳、玉米和烤烟秸杆等难降解农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分别采用物理粉碎加工(10-15 mm)后与生物腐熟剂混合堆垛发酵和传热升温生物炭化技术2种方式来制作生物质土壤改良材料A和生物炭基质肥料B,并应用于三七连作土壤改良试验,探究生物质材料改良土壤对三七出苗率、发病率、土壤理化因素及土壤酶活性影响,拟为三七连作障碍土壤改良的生物质材料应用技术探索新的方法途径。本论文研究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生物质发酵材料A和生物炭基质肥料B的制备,其二是探究研制的生物质材料对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其三是试验研究制备的A、B型生物质材料对三七土传根腐病害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设置了F(三元复合肥)、FA(三元复合肥+A型生物质材料)、FB(三元复合肥+B型生物炭基质)、AB(A型生物质材料+B型生物炭基质)、FAB(三元复合肥+A型生物质材料+B型生物炭基质)和CK(不施任何肥料与基质材料)共6个组合处理。结果显示:施用生物质材料提高了酸性土壤的pH值及其蛋白酶、纤维素酶、脱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P<0.05),降低了土壤EC值及盐离子浓度影响(P<0.05);生物质材料能够显著提高三七籽条的出苗率和存苗率,降低根腐病的发生率。相对于CK和F处理,两种生物质材料A、B处理情况下三七的出苗率均有显著的升高(P<0.01),施入生物质材料处理组三七的出苗率提高了40.6%-52.4%,8月份存苗率提高72.3%-81.7%,FB处理略高于FA处理0.1%。这或许是由于生物质材料改变了土壤的多种理化性质,进而影响了三七土传病害微生物的活性。相对于CK和F处理,施用生物质材料的各处理根腐发病率降低69.5%-78.4%。未施用生物质材料的CK组和F处理组,在出苗后4个月全部死亡。试验各处理对抑制三七根腐发病率的综合作用效果为FAB>AB>FA>FB>F>CK。本研究为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探索出新的方法和技术途径,制备生产的生物质土壤改良材料对三七连作障碍土壤改良及其土传病害防治具有明显的功效,为三七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途径。
其他文献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将安全保障作为重点工作来谋划,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体系,从建立制度防范风险到有力部署高效救援,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安全事故
10Ni5CrMoV高强钢因其材料力学性能优越,能够满足许多船用机械设备的强度设计需求,因而被广泛应用在我国船舶制造业。此外,潜艇在水中受到海水反复作用力的冲击,这就要求耐压
介绍了实用化的单芯双向通信的基本方法,分析了波分复用(WDM)单芯双向通信方式并给出了指标要求。重点讨论了副载波(SC)单芯双向传输技术,通过在电域采用频分制技术解决自发自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肌腱疾病如肌腱炎、腱鞘炎、跟腱炎、跟腱断裂等,国内病例仅有左氧氟沙星致跟腱炎2例报道[1,2].本院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发现1例怀疑是由洛美沙星引
从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角度,分析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理论依据从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百合(Lilium)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类花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球根花卉和鲜切花之一。为探究奇异源四倍体百合与二倍体亚洲百合及铁炮百合杂交亲和性,本研究以奇异源四倍体百合品种‘Original Love’(LAAA)为母本,二倍体亚洲百合品种‘Tiny Skyline’(AA),二倍体铁炮百合品种‘White Fox’(LL)为父本,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GIS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山水林田湖草的"命运共同体"初具规模,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以郑州市金水区第一中学的"教体结合"为个案,对"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以及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对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有效预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针对传统的就业预测方法缺少对高校学生立体数据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