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胸腰椎压缩骨折螺旋CT重建图像的特点,探讨64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不同阶段椎体压缩骨折后凸Cobb角、椎管内后移骨块的距离与压缩程度的相关性,L1椎体压缩程度与邻近椎小关节结构变化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3年我院经螺旋CT检查的140例患者167例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像资料及重建图像的资料,分析各种重建技术对脊柱骨折及其附件骨折的诊断价值,利用MPR矢状位重建图像测量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程度及椎管内后移骨块的距离,测量L1椎体邻近椎小关节的角度,测量术前和术后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比较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下肢肌力的改变,应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阶段椎体压缩骨折后凸Cobb角、椎管内后移骨块的距离与压缩程度,术前与术后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以及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下肢肌力的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骨折中最常见的椎体是T12和Ll椎体;MPR重建图像横断面显示椎体骨折142例,表现椎体内多条骨折线,另18个椎体结合矢状位观察后明确诊断,7个椎体结合矢状位及冠状位观察后明确诊断;矢状位显示椎管不同程度狭窄,其中96例椎管重度狭窄、椎管内见骨块影。椎体附件骨折112例, MRP冠状面显示附件骨折75处,经MRP矢状位显示附件骨折96处;VR图像显示骨折的整体,立体感强,能很好地显示椎体内骨折线,椎管变形及椎间孔变形、椎管内碎骨片,显示骨折后内固定装置,无金属伪影。2.T12、L1、L2椎体后凸Cobb角与椎体压缩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L3、L4、L5椎体后凸Cobb角与椎体压缩程度无相关性(P>0.05);不同阶段椎体椎管内后移骨块的距离与椎体压缩程度无相关性(P>0.05)。3.L1椎体压缩程度与矢状位椎弓根角有相关性。4.伤椎术前与术后1周椎体压缩度、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总体无统计学意义(P>0,05)。5.手术治疗前后患者下肢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64层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技术诊断胸腰椎压缩骨折有重要价值,对椎管狭窄程度的判断、椎管内后移骨块的范围、椎体压缩度的改变能准确测量。2.T12、L1、L2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压缩程度与脊柱后凸曲度的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0.05)。3.L1椎体压缩程度越大,矢状位椎弓根角越小。4.胸腰椎爆裂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仅重建了胸腰椎的稳定性,还恢复了伤椎椎体高度,重建了脊柱力线,长期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疗效。5.手术治疗后患者下肢肌力和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星改善,手术治疗下肢肌力改变较非手术治疗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