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Halliday和Hasan提出的语法衔接理论,即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四种衔接手段,以张培基自编自译的三本《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十八篇中国文学家的散文小品文及其对应的十八篇英译文为语料,运用SPSS17.0中Mann-Whitney U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汉英小品文中语法衔接手段的使用相似性和差异,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通过对比分析,本研究发现:(一)汉英小品文中语法衔接手段的总体使用频率无显著差异;(二)照应以及指示照应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汉语;(三)汉语中替代、省略以及名词性省略的使用频率都显著高于英语;(四)连接的使用频率差异不明显,或许是因为连接在汉语中是模糊的,在英语中是明确的。此外,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也认为汉英小品文中语法衔接手段使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这种差异会造成汉、英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并会在汉英两种语言互译转换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重视汉英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在具体翻译中的转换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译文质量。鉴于汉英小品文中语法衔接手段使用方面的这些差异,笔者认为其相应的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一)一般来说,对于一个重复出现的名词,汉语倾向于重复出现的名词,而英语则通常会用人称照应或指示照应来替代这个名词;(二)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这”,英语多译为“that”;(三)英语中的替代要考虑名词的单复数以及动词的时态,而汉语不用;(四)汉语中多用名词性省略,而英语倾向于采用人称和指示照应;(五)汉语中的连接词通常是隐性的,而英语多是显性的。本研究不仅丰富了衔接理论研究的内容,还扩大了汉英对比的研究范围,同时,本研究还对英汉互译、语言教学以及文体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