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因而涌现出一大批失地农民。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失地的农民群体中存在不少的老年人群,这使得失地老人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给养老带来了较大冲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水平的提高,物质层面的冲击有所缓解,然而却出现了精神、心理以及个性化养老服务的新需求与新挑战。失地老人的养老新困境和养老服务需求成为一个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选取辽宁省盘锦市良种场地区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从需求视角了解探讨失地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需求,进一步从供给角度对失地老人所面临的养老困境及成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依据调研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从而帮助农村失地老人更好地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调查研究发现,失地农民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确实对其生存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兜底作用,保证了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但由于土地本身的养老保障功能丧失,居住环境变迁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陌生的邻里关系,征地补偿金的养老功能没有获得长效可持续性的发挥,子女多因失地问题进城务工,失地老人面临着自身养老的新问题。同时,这些失地老人绝大多数都处在居家养老的状态,较普遍的养老方式即为通过人际关系或者中介机构聘用保姆,但这些保姆缺少专业的技能与服务,并且费用较高。而现阶段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资源不足,缺少社会组织的参与,养老服务队伍有限,这些都导致失地老人在居家养老的状态下依然存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慰藉、社区安全等多方面的困难,居家养老服务也存在着供需错位的情况。为了解决失地老人的养老新困境及满足其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针对性的对策。首先要弥补政策空缺,推动相关政策落到实地,在居家养老服务层面以需求为切入点,实现供给侧改革;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失地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包括适度引入手工制作,提高失地老人子女的收入水平以及探索资金增值途径;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与体系,加大对失地老人所在社区的基础设施投入,鼓励社会参与,实现社会共建共享共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拓宽养老资金筹集渠道,利用专业队伍和志愿团队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养老服务各类组织及人员队伍的建设;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差异化服务,细化优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持续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畅通反馈渠道,从而满足失地老人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积极应对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