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由于时空封闭,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文化系统相对稳定,这就形成了广大民间社会生活形态趋于自然化、保守、平和、尚静的文化性格,并经由漫长的封建农耕文明的封闭循环形成酱缸文化。近代以来,外国侵略者的大肆入侵,一方面,使古老的中国陷入被瓜分被蹂躏的悲惨境地,另一方面,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也随之涌入中国,客观上为中国的有识之士探寻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中国的社会改造者接受了西方现代的动的哲学,以国家力量实现对传统中国的改造,但“传统/现代”二元思维的机械性致使传统中宝贵的精神处于濒临流失的境地。在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语境下,“传统/现代”二元思维体现在价值理念上表现为“东方/西方”的对立,在哲学层面上则具体体现为中国传统的对待思维与西方二元对立思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与赵树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挚感情的有代表性的作家。带有浓郁传统农耕文化色彩的京都,以及生活在大杂院小胡同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皆成为老舍的关注对象。他以传统的京都文化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遭遇为背景,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深入挖掘长期处于传统文化封闭状态中的平民阶层的性格弱点,他也清醒地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生命活力的部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推动作用,意识到温婉平和的传统生活方式可能会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强烈冲击。与老舍不同的是,赵树理笔下太行山区的民间文化浓缩了积淀深厚的中原文化。他试图以带有浓郁主流色彩的现代新思想革新积习在农民思想中保守的传统观念。同时,他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考虑了现代制度对农村过激地改造有可能损坏农民自然平和的生活方式以及农民基本的生存需求。老舍与赵树理分别以最得现代文明风气之先的京都文化和有着强烈农耕文化色彩的中原文化作为自己考察对象,而如果我们将京都文化与中原文相结合进行考察,两者将激发起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追问,并对其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不过,老舍与赵树理对文化的反思始终没能跳出“传统/现代”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尤其是两者后期的创作步伐显得迟滞与缓慢,这既是二元对立思维造成两者创作的瓶颈,也透露出他们对二元对立思维的困惑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