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及液相催化剂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锂空气电池(Li-air)作为理论能量密度最高的体系,能够达到11586Wh/kg。在如今高能量密度需求如此旺盛的形式下,是较有发展前景的电池体系之一。虽然理论能量密度极高,但锂空气电池的应用仍无法突破瓶颈,特别是锂空气二次电池,主要表现在实际的能量密度与理论能量密度相差较大,同时循环性能仍限制了其实际使用。在商用的碳材料中仅能达5000-6000mAh/gcarbon左右的放电比容量,因此也并未表现出较有优势的商用价值。固相放电产物的氧化分解常常受限于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导,固相催化剂也存在固-固接触的问题,导致充电分解过电位增大。电解液分解等加剧产生副产物,同时无法进一步氧化分解,堆积增多导致电池失效,循环性能差。本论文利用离子液体良好的流动性作为前驱体,商用碳材料科琴黑(KB)作为骨架结构,将两者混合后经过热处理,而得到了表面包覆氮掺杂碳的碳材料(NC-KB)。通过比表面积分析该复合物仍然保持有基体碳材料的孔隙结构,XPS分析结果显示其表面包覆的氮掺杂碳主要是以吡啶型氮和吡咯烷型氮组成。将该复合材料作为空气电极活性物质进行了电池测试,经研究发现该表面包覆氮杂碳能促使放电产物Li2O2在空气电极的表面垂直生长,形成纳米片状从而减缓了Li2O2在电极表面覆盖的进程,提高了空气电极的孔隙利用率,25mA/gcarbon的恒电流放电下,从碳材料的7400mAh/gcarbon提高至复合材料12400mAh/gcarbon。同时电解液中锂盐浓度对锂空气电池放电比容量的影响也有所降低。经过综合分析NC-KB材料中,表面吡啶-N对锂空气电池中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起到了主要作用。通过选用新型结构的Co(bpp)3(TFSI)2(CobT),其能溶于锂空气电池常用的有机电解液体系如TEGDME、DMSO等溶剂。将CobT作为液相催化剂,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其氧化起始电位在4.0V左右,理论上能对析氧(OER)反应有催化作用。进行Li2O2充电分解测试结果显示,其能够对Li2O2的氧化分解起到催化作用,通过XRD、SEM测试能够将极片中的Li2O2分解完全。同时还探索了对锂空气电池副产物LiAC、LiOH、Li2CO3的氧化分解的催化能力,分别通过XRD和红外分析,结合SEM微观结构观察,其对LiAC、LiOH的氧化分解有一定的催化能力,但并不能完全催化Li2CO3的氧化分解。添加CobT液相催化剂的锂空气电池在电池测试中表现了稳定的充放电极化,在定容500mAh/gcarbon的充放电循环测试中从30周提升至100周。
其他文献
榧树(Torreya grandis)属于裸子植物门红豆杉科(Taxaceae)榧属(Torreya)常绿乔木。香榧(T.grandis ’Merrillii’)是榧树经无性繁殖形成的中的一个优良变异类型。作为我国的
射孔完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完井方式。其射孔过程是建立储层油气流向井口流动通道的重要工序,在钻井和生产间起到关键的衔接作用。射孔过程中射孔弹炸药瞬间起爆,
型钢再生混凝土结构是由再生混凝土、型钢以及钢筋(纵筋和箍筋)三种材料元素组合起来协同工作以抵抗外部效应的一种结构。与再生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型钢再生混凝土结构的承载
锂离子电池由于受限于传统正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密度,其能量密度的提升已无法跟上电子、交通等产业的发展节奏。锂金属二次电池由于具有超高的能量密度而被人们寄希望于成为
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Lindl.),属忍冬科(Caprifoliaceae)接骨木属(Sambucus Linn.),聚伞状花序散生着大量的花外蜜腺,分布广泛,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作为药用植物,全身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地面交通基础设施已无法承受城市人口与汽车数量陡增带来的压力。因此,将交通流转移到地下空间成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压力的主要方法。隧道作为地下交通
电能的便捷、安全和高效利用,一直是电气工程界以及全社会着力推进的重要事业。ICPT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现有补偿
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中,鳗草床、珊瑚礁和红树林并称为典型的三大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固碳、净水、护堤减灾以及海洋生物食物链结构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山东威海,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寻找新能源已经成为了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可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技术,引起了新
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制冷、航空、化工等各个行业,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强化换热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减小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