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十年间,社会工作实务在我国内地迅速发展起来,但当前内地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与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水平并不协调,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建构尚不充分。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先采用访谈法,一方面收集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伦理困境案例;另一方面整理归纳出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的伦理困境类型,如涉及保密与否、专业关系与双重关系、案主自决、价值观冲突、忠于服务对象还是其他等五个方面的伦理困境。在此基础上,以广州市专业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对其伦理困境产生、伦理困境辨识与抉择倾向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在社会工作者伦理困境产生上,社会工作者自身受到学历、专业背景、从业经验等因素影响,其伦理困境的产生具有普遍性、困境产生的类型具有复杂性、困境的产生存在高发期;在社会工作者伦理困境辨识上,受到对服务对象概念界定不清的影响,本土社会工作者虽然对伦理困境认识清晰,对非伦理困境的辨别有所欠缺;在伦理困境抉择上,本土社会工作者的抉择倾向不明确,多数倾向在“不确定”和“不同意”间,社会工作者在抉择中常陷于传统的理想化选择与本土的理性选择之争,在社区矫正、戒毒等服务领域社会工作者受到本土因素影响,更倾向于本土理性抉择。此外,研究还发现,社会工作者在保密、价值冲突、案主自决上的抉择倾向对社会工作者伦理困境辨识有显著影响。社会工作者在进行抉择之时,易产生除上述5类社会工作者伦理困境之外的第6类困境,即本文所提出的社会工作者伦理上的“二次困境”。基于以上问题与分析,本文在本土化的视角下,借用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以保持和逐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辨识、明晰社会工作者伦理困境抉择倾向为目的,结合我国本土文化语境与西方理性选择思想,提出构造我国本土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需要建构本土伦理概念,解构外来的理想化选择,建构本土理性选择。并进一步提出,在提高社会工作者伦理困境辨识、减少社会工作者伦理困境的产生上,应关注行业新从业者的职业成长,严格行业准入与加强职业资格教育,明晰服务对象的概念界定,准确定义普遍服务对象与专门服务对象的含义;在规制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倾向上,应对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合理分离,如定义为社会工作服务的特殊服务领域与常规服务领域等,在特殊服务领域、本土性服务领域,逐步解构理想化选择,建构本土理性选择。以此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进程,不断促进社会工作行业规范与行业标准的形成。为本土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决策,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指导,为推进我国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