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关系在新中国建立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于香港地区的体现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aote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后,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可说充分体现和反映出中英两国关系中的种种矛盾、斗争和妥协,在“两航事件”,“加强社会控制”、“三·一事件”、“大公报案”等事件上,中英之间的角力既有激烈的一面,也有协调的一面。本文以解放初期香港发生的种种重大社会事件为主线,分析中英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和斗争,除了探索中英的既定政策,本文也从种种社会事件的动态发展中阐述该等政策在事态中的变化发展。 此外,解放前大批中国著名文化人停居香港,一俟解放便纷纷回国为新社会服务,从而对香港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也有不少著名知识分子在解放时南下香港,并在香港掀起了新的文化潮流,而新亚书院也是由钱穆、唐君毅等南下的知识分子在1949年底创立的。 本文就新中国建立震荡和影响下的香港文化变迁,进行深入探究和剖析,从中找出香港在中西(美元)文化交汇下的演进轨迹。 1967年“文化大革命”高潮时,香港也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英抗暴斗争”,其后在八月下旬更导致中英关系出现史无前例的危机——北京的英国驻华代办处在“中央文革小组”组员王力的策动下遭到群众放火烧毁,其导火线是港英政府查封了香港的三家爱国报纸。 本文详尽叙述了国内“文化大革命”同香港“反英抗暴斗争”之间的互动关系;英国和港英当局的不当政策如何激起了严重的社会冲突以及它们如何回应“中央文革小组”在香港掀起的“反英抗暴斗争”。此外,也详尽地剖析了中英在香港交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并且从动态的视角阐述了香港的社会动荡同国内局势发展的互动性,二者之间息息相关和相互作用。 总之,中英关系在1967年文革高潮时跌入谷底,经历了彻底破裂和骤然缓和的两极阶段,而这种极端反向的转变正是中国国内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结果,因此在香港的中英交锋同中国的外交路线之争可说是紧密相连的,而本文在这些方面有深入的阐释。 另外,“文革”对香港的报界和文化界也有极大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是透过香港的“反英抗暴斗争”造成的,有些则是直接由“文革”的批判造成的(如朱石麟之死),本文对此均有详细的叙述和认真的探究。
其他文献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其犯罪率之高、占全体犯罪总数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已经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and trade has been one of reasons to introduce non-native species into new environment. Nowadays, ballast water is the primary cause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传统的教师单向教授转为双向的师生互动式教学,这种新型教学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方法的构建,对小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思维、探究语文内涵具有重大的改革意义。在这一教学新理念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在互帮互助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下,师生关系得以融洽,技能得以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学习要改变原
维护社会的正常稳定和良好秩序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公共治理活动的重要价值和追求目标。社会稳定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
我国人均土地不足0.8hm2、人均耕地只有0.09hm2,为满足社会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农业现代化只能走一条土地集约经营的道路。我国农业生产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的持续高产、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