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后,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可说充分体现和反映出中英两国关系中的种种矛盾、斗争和妥协,在“两航事件”,“加强社会控制”、“三·一事件”、“大公报案”等事件上,中英之间的角力既有激烈的一面,也有协调的一面。本文以解放初期香港发生的种种重大社会事件为主线,分析中英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和斗争,除了探索中英的既定政策,本文也从种种社会事件的动态发展中阐述该等政策在事态中的变化发展。 此外,解放前大批中国著名文化人停居香港,一俟解放便纷纷回国为新社会服务,从而对香港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也有不少著名知识分子在解放时南下香港,并在香港掀起了新的文化潮流,而新亚书院也是由钱穆、唐君毅等南下的知识分子在1949年底创立的。 本文就新中国建立震荡和影响下的香港文化变迁,进行深入探究和剖析,从中找出香港在中西(美元)文化交汇下的演进轨迹。 1967年“文化大革命”高潮时,香港也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英抗暴斗争”,其后在八月下旬更导致中英关系出现史无前例的危机——北京的英国驻华代办处在“中央文革小组”组员王力的策动下遭到群众放火烧毁,其导火线是港英政府查封了香港的三家爱国报纸。 本文详尽叙述了国内“文化大革命”同香港“反英抗暴斗争”之间的互动关系;英国和港英当局的不当政策如何激起了严重的社会冲突以及它们如何回应“中央文革小组”在香港掀起的“反英抗暴斗争”。此外,也详尽地剖析了中英在香港交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并且从动态的视角阐述了香港的社会动荡同国内局势发展的互动性,二者之间息息相关和相互作用。 总之,中英关系在1967年文革高潮时跌入谷底,经历了彻底破裂和骤然缓和的两极阶段,而这种极端反向的转变正是中国国内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结果,因此在香港的中英交锋同中国的外交路线之争可说是紧密相连的,而本文在这些方面有深入的阐释。 另外,“文革”对香港的报界和文化界也有极大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是透过香港的“反英抗暴斗争”造成的,有些则是直接由“文革”的批判造成的(如朱石麟之死),本文对此均有详细的叙述和认真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