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实践和理论演绎表明,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会使更多农村居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用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这为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准确识别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认清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采取切实举措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是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创新效应、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市区历年数据,广泛借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及创新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利用标准差修正的G1组合赋权法,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双视角、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考察了新型城镇化的区域技术创新效应,并进一步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果。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概括如下:一是新型城镇化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包括新型城镇化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推演和新型城镇化作用于技术创新的模型推导。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内,本文构建了两地区三部门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新型城镇化与宏观产业部门之间存在影响关系;其次,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推动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企业创新;再次,以非农经济部门与农业经济部门就业比衡量的粗放型城镇化并没有显著的提高企业创新产出。二是新型城镇化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得出如下结论:其一,在国家层面,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逐年攀升,从2008年的0.120提高到2015年的0.808,年均增幅达36%左右。在地区层面,新型城镇化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相对更高的发展水平,东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7年均值高达70%,超过中部地区20%左右。其二,从技术创新水平看,作为衡量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08年的1.54%逐渐攀升至2014年的2.05%,年均增幅达8.5%。从地区层面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发映出R&D经费投入强度存在规模约束和区域差异。三是新型城镇化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和拥挤效应。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差分GMM模型和系统GMM模型,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视角全面考察了新型城镇化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和拥挤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新型城镇化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关系存在倒U型特征。其次,新型城镇化的正技术创新效应存在最优规模,当新型城镇化越过特定阶段后,其对技术创新将产生负向影响。再次,新型城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突变点分别为0.980和0.600,越过状态转换点之后,其对技术创新将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四是总结全文发现,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实证研究表明,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是提防创新拥挤效应的釜底抽薪之策。根据新型城镇化人为核心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公共服务均化等对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积极作用,对此应采取激励政策。首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够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而促进技术创新投入。其次,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市场机制、完善产权保护机制等是提升创新投入质量的内在要求。此外,建立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政产学研金创新平台,是优化创新投入产出结构、提高创新产出效益的必要手段。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以及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征,提出新型城镇化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并进一步讨论了研究不足和未来可能开展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