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相关死亡率中位于第六位。食管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是食管癌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食管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其中,腺癌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鳞状细胞癌主要见于亚洲地区。在美国,每年估计有17040例的新发食管癌患者,另有15070人死于食管癌。2012年,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8.6%,同时,我国食管癌的发生率是美国的20-30倍。食管癌的形成是一个多阶段的发展过程,包括:基底细胞的过度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进展期癌。许多的遗传学改变与表观遗传学变异参与到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中,特别是抑癌基因的DNA高甲基化在食管癌中频繁发生。跨膜蛋白176 (transmembrane protein 176, TMEM176)是与跨膜蛋白4A家族相关的蛋白,存在于哺乳动物和斑马鱼类,TMEM176A是其中的一种亚型,位于7q36.1,在多个肿瘤中发现该区域存在等位基因的缺失。已有研究报道在乳腺癌中发现TMEM176A的异常DNA甲基化,但TMEM176A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功能尚不清楚。目的探讨TMEM176A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甲基化情况及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在我们前期研究中,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结肠癌中发现TMEM176A基因表达缺失,因此我们采用半定量RT-PCR与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对TMEM176A基因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甲基化情况进行初步的筛选,发现TMEM176A在结肠癌中频发发生甲基化而导致其表达缺失。然后应用上述方法在食管癌细胞系中探讨TMEM176A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情况,采用硫化测序证实甲基化特异性PCR的结果,并应用5-AZA处理因甲基化而缺失表达的细胞,探讨甲基化对TMEM176A表达的调控,通过在103例原发性食管癌中检测TMEM176A基因的甲基化情况,探讨TMEM176A甲基化作为食管癌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同时,我们还将克隆TMEM176A基因,在食管癌细胞系中探讨TMEM176A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我们发现TMEM176A基因在结肠癌中频发甲基化且其表达受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调控。TMEM176A在食管癌细胞系TE1、TE3、TE13、KYSE140、 KYSE180、KYSE410、KYSE450、KYSE520、Seg1、YES2、Colo680中表达缺失,同时启动子区呈现完全甲基化状态;在BiCl细胞系中TMEM176A呈高表达,且启动子区呈现非甲基化状态。去甲基化药物5-AZA处理以后,TMEM176A在TE1、TE3、TE7、KYSE150、KYSE410、KYSE510细胞系中的表达恢复或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在食管癌细胞系中TMEM176A的表达受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调控。TMEM176A在原发性食管癌中频繁发生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为61.2%(63/103),TMEM176A的高甲基化与食管癌的肿瘤大小、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TMEM176A在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受DNA甲基化的调控,在原发性食管癌中频繁发生高甲基化。其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