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最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明显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空气雾霾、水污染,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不均,相关保障制度不完善等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主义发展的果实惠及民众的力度有待加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新经济现象,在国家产业升级、优化和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特色小镇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消除区域不平衡等意义重大。文章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特色小镇的社会效益包括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社会制度建设、社会公平的促进以及与社会的适应性,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其经济效益的考察上。文章首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法建立了特色小镇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归结为5大方面,分别是社会民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在初次选取29个指标(观测变量)的基础上,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加可信、有效,作者实地调研后,对指标进行优化。在信效度分析后,删除一个指标,最终确定28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然后构建了特色小镇社会效益评价结构方程理论模型,对5个潜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假设即5个潜变量对于社会效益这一总变量的影响作用是正向的,5个潜变量之间也有相互的影响,同时,各指标能够全面有效的表达与反映所属各潜变量的内容与特征;最后作者通过再次实地调研、发放问卷,收集第一手资料,对构建的结构方程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结构方程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1)5大潜变量对总的特色小镇社会效益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能很好地反映社会效益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社会经济发展(0.84)、社会民生发展(0.74)、相关制度建设(0.74)、生态环境影响(0.65)、基础设施建设(0.53);(2)5大潜变量之间影响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民生(0.66)、生态环境(0.51)、基础设施(0.44)影响均显著;社会民生对制度建设(0.53)影响显著;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分别对社会民生路径系数为0.45、0.33,影响较显著;基础设施对生态环境影响显著;制度建设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路径系数分别为0.42、0.55,影响显著。(3)5大潜变量所属的各观测变量均能很好地解释、反映潜变量的内容、特征。针对影响程度的大小,文章给出了有效建议与今后特色小镇建设侧重点,为今后特色小镇建设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提供了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