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2O作为大气微量气体成分之一,近年来受到全球性的关注。N2O可以吸收来自陆地的热辐射,减少地表向外层空间的热辐射,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它对大气的增温效应是CO2的280~310倍。纯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的化学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产生并向大气排放N2O外,化学N肥施用、农田灌溉与耕作、生物质燃烧、硝酸和己二酸生产以及矿物燃料等人为活动也向大气大量排放N2O,尤其施肥农田是最主要的人为N2O直接排放源,约占全球人为直接排放源总量的28%,中国的比重更大。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N2O浓度从工业化以前的大约275ppbv,迅速增加到317ppbv,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增加迅速。农业土壤产生N2O大约4.2TgN/a,其中大约一半是因为直接排放产生的。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化学氮肥的使用也将逐年增加,N2O排放量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从长远观点看,对于N2O的研究就更为迫切。目前,对农田N2O排放量的模拟,活动水平数据都只精确到省级。为了弄清四川省和重庆农田N2O排放总量和排放通量,以及四川地区不同区域、不同农田类型的N2O排放情况,本文以大四川为研究范围,以IPCC方法为基础,运用IAP-N模型结合年平均降水和年平均温度对N2O排放因子的校正,对四川和重庆1990年到2005年的农田N2O排放进行估算研究。结果如下:四川省和重庆市15年的农田N2O排放量和排放通量呈上升趋势。农田N2O排放总量从1990年到2004年依次为:39255.45,40011.74,40670.95,43382.38,42087.77,43850.34,43566.87,39929.23,61130.81,54081.34,50667.93,48636.66,57497.75,55711.65,58696.46tN/a。农田N2O排放量大的地区在四川盆地内的四川和重庆的交界地带以及成都周边地区。这完全符合四川盆地内复种指数高的特点。四川西部的攀枝花地区、甘孜州和阿坝州是四川农田N2O排放总量最小的地区。排放量最大的农田类型是水旱轮作的旱作季节地。排放量最小的农田类型是单季稻+冬水田地。N2O的大体排放顺序为:非蔬菜旱地>水旱轮作(全周期)>蔬菜地>各类型水稻田(全周期)。水旱轮作地的旱作季节的N2O排放远远高于水稻季。三种不同耕作类型的水稻田的N2O排放量顺序为单季水稻+旱休闲>双季稻+旱休闲>单季水稻+冬水田。淹水农田对N2O直接排放有很大抑制作用。2004年较1990年相比N2O排放量的时空变化变化最大的是非蔬菜旱地和水旱轮作的旱作季节地,变化最小的是单季稻+冬水田地。考虑不同农田类型(IAP-N模型)的估算结果低于不考虑不同农田类型的估算结果。四川西部高原地区农田N2O排放因子受温度控制。为了更好地控制农田N2O的排放量,建议做好以下工作:对高复种指数的农业带的土壤和农作物进行氮肥适宜需求量研究,采用免耕提高土壤对养分的利用率,对农田生态系统N2O估算模型的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