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关于汇率体制改革的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一措施使一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有所加大。2006年7月21日就已较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时,升值约2.88%,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8.0380:1。从商业银行的年报中发现,上市银行的手里,有近400亿美元的外汇敞口,以7.5%的升值速度和2008年的人民币汇率估算,这部分外汇资产可能带来的损失超过200亿人民币。单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披露的年报上就显示其外汇敞口为1376.88亿,等值美元188.49亿,截止到2007年年未,已经确认的汇总损失已经达到68.81亿元人民币。自其后的几年里,人民币汇率也一直处在平稳的波动之中,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对汇率风险提高了认识。对于银行来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即银行与风险同在。汇率制度的变更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外币资产和负债以及外汇产品销售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汇率风险,如何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以增强金融环境的稳定性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前,我国商业银行几乎不承担汇率风险,因此我国的金融机构对汇率风险的认识不够,汇率风险管理的经验也相当匮乏。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渐市场化,汇率波动呈现两个特点:波动幅度越来越大,波动频率越来越快。作为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暴露,这给我国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的商业银行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自2005年启动汇率体制改革至今已有5年光景,汇率体制改革在这5年时间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对现阶段我国汇率市场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预见性的提出在汇率市场逐渐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市场化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对这个问题进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汇率风险概述,从理论上对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的概念、特征、种类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汇率风险管理进行理论概述,力求对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及汇率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的介绍。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步骤有:战略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管理、风险监测。通过战略目标的制定,商业银行能够明确要达到的目标,能够承受的风险的范围。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由外汇体制改革出发,研究了汇率体制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五个方面的影响。这五个方面的影响包括:给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带来的影响、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带来的影响、对商业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带来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带来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的加大、人民币升值给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的增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交易风险。指出汇率体制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汇率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当逐步推进和完善,我国外汇市场也处于逐步完善的进程之中,我国外汇体制改革以本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稳定为出发点,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阶段我国外汇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工作尚存在缺陷,外汇市场不够完善,人民币调控机制不够完善,可供使用的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种类不够丰富,金融衍生产品极度匮乏,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存在巨大冲击,监管不够得力。存在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套利资金流动问题。我国渐进的进行汇率体制改革,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得以兑现,实现人民币汇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但同时因为我国缺乏有效的外汇市场,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做市商制度的外汇市场绝大多数以上都是分散的和无形的而在我国则是集中的,外汇远期交易很少,几乎全部都是即期交易,几乎我国所有的外汇交易都是金融机构间进行的,其他机构和个人参与相当少,中国外汇市场的这种现状导致汇率制度改革受到一定影响。跨境资本流动越来越便捷,但我国金融监管能力相对薄弱,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可能造成巨大冲击。商业银行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汇率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业已初步形成了汇率风险管理理念,但是能够使用的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相当匮乏,就衍生金融产品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只有远期外汇合约。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发育不健全的外汇市场,没有一个高效的,完善的外汇市场,不能为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提供场所,即使有丰富的外汇衍生产品,其活跃性也是受到质疑的,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市场不具备外汇衍生金融产品活跃的条件。第三部分是对汇率风险的计量。对汇率风险计量的准确性是商业银行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在本部分作者对风险敞口和VaR的几种风险计量方法进行介绍,在详细介绍了VaR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计量VaR的一个例子。通过运用方差协方差法分别计量1%、5%及10%这三种不同置信水平下的VaR,并对其计量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商业银行如何选取合适的显著性水平,需要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其资本状况相匹配。商业银行应当在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水平,及风险管理能力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置信区间。数据选取2006年1月1日汇改后至2009年11月3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样本容量为933个。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将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序列转换成为收益率序列。在第四部分中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及我国商业银行要面对的汇率风险管理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应用VaR等较为先进的风险计量工具时存在诸多问题。继而对国外常见的几种汇率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了介绍,并预见性的提出在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情况下,在我国应用汇率衍生产品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具有其必要性也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上述四个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在第五部分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严谨而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汇率风险的测量;积极运用各种外汇衍生品规避和对冲汇率风险;加强对外汇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在长期浮动汇率的环境中,积累了一套成熟而完善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理论与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探索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借鉴国际上主流的风险度量工具VaR模型,并以建立在VaR基础上的汇率风险度量体系,实现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有效,实时的监控和管理,是面对这种不断增大的汇率风险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以适应汇率体制改革渐进的步伐及逐渐发育,逐步完善的外汇市场,这样在将来面对越来越强的汇率波动性及越来越大的外汇波动幅度之时,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够有效管理汇率风险,为之积累宝贵经验,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