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产生积极的结果。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理解,以便评价学生学习内容知识的深度。有效交往也是学习环境中的一个关键特征。师生之间的有效交往是通过个人互动实现的。因此,师生之向有效交往可能产生的结果包括:更好地学习内容知识,更好的学习成绩,以及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积极影响。如果学生与教师和管理者有着良好交往,那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容知识。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是学习成功的一个因素。“创造合作学习的环境和开放的交往机会,被认为是促进学业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Halawah 335)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确保学生理解其参与的环境。因为学习环境与学生的成功直接相关。当学生理解其环境并在其中感觉舒适,他们会有更优秀的表现,因为他们不会感到限制和约束。通过成功的交往,教师可以创造舒适的学习氛围。管理者也应该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教育工作者不断改进方式来教育学生,缩小教育系统中的成绩差距。他们寻求各种能显著提高学习表现(成绩)和行为的方案,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政府的教育政策要求老师达到可以量化的目的和目标,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负责。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中学课堂中教师认可行为在学生交往(如学生交往动机、学生参与、不服从行为)和学习结果(如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机状态、学生满意度)方面产生的差异。本论文围绕四个假设进行研究,发现了重大差异。教师认可(Teacher confirmation)研究表明,教师认可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识,并能提高其学习成绩(Ellis,2000,2004)。但是,在课堂里由教师认可而产生的实际学生交往行为很少受关注。交往是指师生在课内外的互动。有效交往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投入和社会交往。本研究调查了中国、斯里兰卡、意大利部分学校的7-9年级学生(样本数=403),以确定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本研究在三个国家的课堂内进行了教师认可的的控制实验(即:不认可,部分认可;认可)。之后,对学生进行了后测,评价学生在某一门课程中的积极交往行为(即:学生交往动机,学生参与)和消极(即,不服从的行为)交往行为。此外,学生也报告了在控制课堂内传统的学习结果(即,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状态动机,学生满意度)。总体来看,教师认可(相对于没有认可):1)使学生有更多的交往。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交往更多是出于关联性动机、功能性动机以及参与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找借口;2)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3)减少了不合作的行为;4)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知识学习,获得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满意度。研究表明,教师认可似乎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显著行为。四个假设得出一个共同的结果,可以归因于三个中介变量:关怀、理解、寻求好感(affinity see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