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HFMD是我国近年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山东省在2000年、2003年和2005年出现了3次手足口病暴发流行,2007-2012年HFMD在山东省广泛流行。2007年5月份开始,手足口病在山东省临沂市出现暴发流行,当年全省报告39,606例。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83,344例)的47.5%,死亡17例。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报告传染病进行管理。近些年,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呈现逐年增强趋势,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目的 1.阐明2007-2012年山东省和临沂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患者年龄、时间和地区分布。2.初步分析2007-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和病原学构成动态变化,及其与重症病例、死亡病例高发的关系。3.阐明2007-201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A71) VP1编码区基因特征和变异变迁规律。4.通过上述研究为临沂和其他地区手足口病诊断、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7-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手足口病病例个案资料,利用Excel 2007版软件及MapInfo Professional软件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RD细胞(来源于人横纹肌肉瘤组织)和HEp-2细胞(来源于人喉癌上皮细胞)对手足口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然后使用荧光定量PCR实验,对病毒分离物进行EV型别鉴定,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对分离到的EV-A71进行全长VP1编码区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与其他参考毒株序列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 1,2007年山东省出现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岛市和临沂市,其他地市病例数均较少;2007~2008年为山东省手足口病在部分地市为主的局部流行期;2009~2010年为手足口病在山东各个地市的大规模爆发流行期;2011年全省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有所回落,病例分布较为分散。2,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分布。2007~2012年期间,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高峰出现在春夏季,为单一发病高峰;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其中2.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的高危人群,男女性别比例为1.69:1。在报告病例中,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3,山东省临沂市的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主要为0-5岁儿童;发病高峰在2007~2010年为2.5岁,而在2011~2012年转移到1.5岁。4,EV-A71和CVA16是2007~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手足口病病例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两者交替流行;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并且死亡病例数较多,与2009年EV-A71占整个病原谱构成的比例较高有关。5,自2007~2012年,C4a进化分支EV-A71在临沂市持续循环和传播,并不断进化,是导致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优势病原体。结论 1,本研究通过6年系统地、连续地对山东省和临沂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临沂市手足口病病原谱构成和EV-A71的变异变迁规律的研究,阐明了山东省临沂市2007-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年龄高峰从2.5岁移到1.5岁;不同年份EV-A71和CVA16分别作为优势病原;C4a基因亚型EV-A71在临沂持续传播,VP1基因在不断变异和进化。2,本研究以临沂市手足口病为研究对象,阐明手足口病在一个地级市的流行规律、病原构成的动态变化和EV-A7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诊断、预防和将来EV-A71疫苗上市后的使用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数据。3,应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对手足口病中EV-A71病原占优势时,要加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甄别和救治,降低病死率,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