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目前临床与科学研究的热点,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以及外科的CABG术后移植血管病也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其实,不管是AS的形成,还是介入治疗与CABG术后的血管狭窄,根本的病理基础都是一个血管损伤后修复的炎症过程,是内皮修复及内膜增殖的对立平衡。研究其致病因素和病理机制,并据此施以相应的措施,是治疗AS、提高血管介入及外科手术疗效的根本。血管损伤后早期有众多的炎症细胞与炎性因子参与,从发病早期的始动阶段就有效阻断发病的环节成为众多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出发点。由黏附分子VCAM-1所介导的单核/巨噬细胞的黏附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首要环节,而VCAM-1的表达受到核因子-kappa B(NF-κB)的调节,能够抑制或阻断上述环节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AS。一氧化氮(NO)已被证实可以通过改善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改善AS,也可能抑制VCAM-1的表达及NF-κB的表达,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作用。很多实验试图利用经过特异筛选或培养的各种来源的干细胞来改善血管的修复,证明干细胞能够促进受损的血管再内皮化。但由于干细胞还没有特异而又排他的标志物,因此人为的筛选很可能会丢失大量的有益的细胞,尤其是外周血干细胞自身数量少,筛选时如果再丢失,就会限制临床应用。因此我们的研究建立血管损伤的模型,观察其中的炎症分子的变化,尤其是NF-κB动态活性变化与VCAM-1表达的关系:加用口服的NO前体物质L-精氨酸(LA),观察LA/NO对炎症反应的影响;采用分离后未经处理与分选的动物自身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局部回输到新鲜损伤的血管内皮,观察对血管修复的影响,并观察其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见下: 第一部分 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调节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调节。方法:AS组及对照组各8只动物,AS组以球囊损伤加高脂喂养建立兔右髂动脉AS模型,球囊拉伤术后30d处死动物。以凝胶电泳组织分析(EMSA)测定局部NF-κB的活性,原位杂交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局部VCAM-1 mRNA及蛋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