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剌风池、完骨、养老、大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是颈椎病中最常见、最高发的一种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椎间关节、韧带等增生退变压迫颈神经根所致,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僵硬、沉重,可伴有上肢窜痛、出现持物不稳等。晚期甚至可以出现肌肉萎缩。其危害性之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而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重视。目前关于CSR的中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大类。其中只有极少数的CSR患者符合手术指征,需行手术治疗,但存在创伤大,复发率高,疗效不确定等不足。CSR的非手术治疗较易被广大群众接受,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针灸治疗,牵引治疗,中药治疗(内服、外用),手法治疗,针刀治疗,西药治疗(内服、外用)以及综合治疗(即前法之间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同时、相间或相继治疗)。其中CSR的针灸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具有疗效确切,经济实惠等特点。本课题通过针刺(风池、完骨、养老、大椎)组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针,穴位及针刺手法固定,易于广泛掌握。研究目的确立针刺(风池、完骨、养老、大椎)组穴治疗CSR的疗效。研究方法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法,以SAS软件生成的随机数表,入组的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毫针针刺疗法,取穴:风池、完骨、养老、大椎,针刺为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对照组牵引装置采用英国爱克龙(AKRON)公司制造的ATP-9型颈椎牵引装置,隔日1次,每次20分钟。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病例筛选入组后于治疗第1天、第4天、第8天、第12天、第14天;疗程结束后2周、1个月、3个月随访共8个时间点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指标。采用症状体征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以确定治疗的安全性。临床观察所得数据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1组内疗效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都显著降低,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均可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对11项症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经配对t检验对两组各项症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P值。结果显示:两组各症状治疗前后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治疗前后11项症状评分中,治疗组10项症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1项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8项症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1项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5),2项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的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大部分症状有改善。2两组间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总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指数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依据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两组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其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将治疗后评分和3个月随访后的评分比较,并对其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间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针刺风池、完骨、养老、大椎组穴可显著改善CSR的各项症状体征。2针刺风池、完骨、养老、大椎组穴的临床疗效优于牵引治疗。3针刺风池、完骨、养老、大椎组穴的远期疗效优于牵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