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乳业发展迅速,由一个贫奶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加工业也分别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畜牧产业和食品加工产业。然而随着乳制品供应链的不断延伸和行为参与人的日趋复杂,乳业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从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到光明回收奶事件再到三鹿毒奶粉事件,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严重的打击了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同时也影响到我国乳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在掌握我国乳制品供应链现状和各个环节主体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方法分别对其中的原奶生产和乳制品加工两个重点环节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原奶生产环节是整个乳制品供应链的基础,原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乳制品的品质,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文章通过对河北奶源基地奶牛养殖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得出高生产成本、高沉淀成本、低风险成本,是导致原奶生产环节人为质量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奶农、奶站和乳制品加工企业之间断裂的利益链,是导致原奶生产环节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因此,应加大对原奶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引导奶农、奶站和乳制品加工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模式。其次,乳制品加工环节是质量监管的关键环节。文章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质量声誉模型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质量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只有当生产低质量乳制品被发现的风险损失不小于生产高质量乳制品多支付的成本时,乳制品加工企业才会愿意选择生产高质量的乳制品。因此,应增加生产低质量乳制品企业的风险损失,一要加大对乳制品和乳企的监管力度,提高生产低质量乳制品企业被查处的概率;二要加大对生产低质量乳制品企业的惩罚力度。此外还应建立乳制品质量信息平台,及时向公众公布监测结果,帮助诚实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建立良好声誉,获得更高的质量溢价,以激励其继续生产高质量的乳制品。最后,通过对比美国、荷兰、新西兰和日本乳业发达国家的乳业发展模式和乳制品质量监管体系,结合我国乳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应加强原奶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理顺奶农、奶站和乳企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乳业的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强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质量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制实行国家标准,鼓励企业施行更为严厉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在企业中推广HACCP和食品可追溯系统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