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城市所形成的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和居住层的不同要求的映射。随着城市土地的日益匮乏和城市土地利用面临的种种矛盾,人们开始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角度关注土地利用的最优模式。土地利用就是人类以土地为载体所参与的各种物资、能量、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而人们通过土地规划对这些过程进行组织和安排,从而维持着人地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构建土地利用的平衡模式时,应坚持四方面的基本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使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改善城市布局空间,构建宜居的生活载体;坚持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用地;注重公平与效率,促进区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泉州市为例,通过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将以往研究理论与泉州市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探索适合泉州市的土地利用平衡模式。论文第一章节介绍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开展研究的思路。第二、三、四章就以泉州为例,针对性的进行土地利用模式的探索。采用景观指数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接着采用GIS技术处理得到研究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布图,并进一步分析了建设用地管制分类和土地潜力;最后结合以上的基础分析,从结构、空间、时序、区域四个角度研究土地平衡模式。第五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平衡模式的运行提出保障措施与发展建议,指出研究的不足、可深入与拓展研究的空间。最终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泉州市中心城区的土地扩张方式即存在着同心圆式边缘扩张,也存在蛙跳式,工矿用地粗放,农村居民点布局较零散。中心城区可供建设用地匮乏,同时还面临着耕地与生态保护的双重难题。(2)在研究区中,建设用地适宜性总体分布呈现向南递增趋势,与研究区的地势走向和发展现状都较为吻合。有存量建设用地8397.0hm2有待挖掘,有增量建设用地37022.9hm2可持续开发。(3)在土地利用平衡模式研究当中,全面考虑了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采用整合——拆分——整合的思考方式,提供土地结构、空间、时序、区域四个思考方向。土地平衡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区域的土地景观优化和生态服务价值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