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农村牧区发展,无非就是农牧业的载体土地,如何最大效能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问题。尖扎县农牧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农牧业区域自身发展能力弱,自然区位优势基本不存在,财政支撑农牧业发展能力有限,各种可利用农牧业发展资源极度有限。本文借鉴资源短缺的日本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造村运动”,克服资源稀缺、劳动力流失等难题,发展高效农业模式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有效利用,实现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韩国“新村运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建设内容和土地经营方式,分阶段实施新农村建设促进发展的策略;印度作为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农村建设中采取政府主导,激励群众参与制定各项政策,主动征求群众意愿,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等,综合应用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深入分析青海省农村牧区耕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趋势和现状给土地流转刚刚起步的尖扎县的重要启示,深入剖析尖扎县新农牧区建设和土地流转的关系,梳理总结尖扎县土地流转的发展现状、流转中存在或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尖扎县土地流转相对滞后,社会发展落后的深层原因,提出尖扎县在新农牧区建设中如何利用土地流转推动劳动力解放、农牧业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经营,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和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希望以此为例能给青海新农牧区建设和县域发展等提供公共管理理论和案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