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空间作为电影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富有很深的含义,但是在电影研究中人们却没有给叙事中的空间给予肯定,而是常常被忽视,而时间、情节、人物等成为了大家在电影研究中最多的对象。电影作为一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艺术,空间同样的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注重对于空间的研究,尤其是叙事中的空间问题研究。范立欣的作品《归途列车》是一部纪录电影,纪实性是纪录电影的本质,范立欣在保持影片的真实性基础上,也注重对于空间的展现,在这里将空间看作是理解社会关系复杂性的一个关键。空间是被特定的时代与特定的社会产生的,因此本文致力于把电影叙事中的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导演范立欣的代表作《归途列车》作为研究样本,努力探求作品在空间叙事方面的意义呈现,并对作品《归途列车》中呈现出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分为三部分的内容: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及正文部分一共有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对于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关于选题的研究现状,分别对空间、空间叙事、关于范立欣作品《归途列车》的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整理,笔者发现大部分对于空间叙事的研究仅仅只停留在对于叙事空间的视听语言分析上,对于电影的叙事空间中蕴含的社会符码并没有做过深的研究。第二章是作品《归途列车》与空间叙事的概述,首先对空间的转向、电影叙事的转向与空间在电影叙事中的融合进行了概述,其次对导演范立欣的个人经历对作品的影响和“作者空间”产生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归途列车》主要的内容进行了概述。第三章主要对于作品中的空间的呈现进行意义上的分类,对于空间本身而言是很难做出一个科学的分类的,因此根据作品中要表达的意义的角度对空间做了一个界定。分为了公共空间、私人空间与虚拟空间,公共空间中主要有列车、酒吧、土地庙。列车作为影片中最突出的空间,具有时代意义与作为影片中反复强调的意象隐喻了片中主人公多方面的情感。酒吧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娱乐、消费性,它是主人公选择工作的场地,也是主人公寻找城市身份认同时消费场所。土地庙作为人们内心的寄托,展现了外出务人员与子女关系中的情感隔阂。私人空间分为了卧室、老家、祖坟。卧室展现了父母与女儿心里的不同状态。老家对于父母与子女而言是不一样的意义,通过种种生活状态可以看出老家对于每个人不同的情感表达。祖坟这个空间是针对叛逆的女儿,这是她完全可以释放内心束缚的场所,也是子女感情隔阂的解答。总的来讲,公共空间展示了整个时代在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变迁的缝隙中,这样一群人的存在以及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他们也代表了时代下的小人物群像;而私人空间则重点将一家人的生活具体化的展现出来,用个人情感投射出被权力充斥的社会与不停努力寻找社会认同农民工的生活。虚拟空间分为电话亭、手机与电视。电视作为工业化的产物,它提供的是虚拟空间,在互联网并不是很发达的时间里,电视作为人们主要获取外界信息的媒介,呈现出社会化的景象。手机同样作为媒介空间具有较强的隐私性与主动性,也是父亲向女儿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也暗示亲子之间理不清的心灵隔阂与女儿叛逆的结局。第四章说明了空间在电影叙事中的展示出的功能效果,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的作用:空间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推动故事节发展的效果;影片中通过“列车”及“饭桌”的空间意象凸显出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这样,空间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空间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作为一个一个线索将整部影片串联起来,最后升华主题,叙事空间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结构空间序列的过程构成了叙事,暗示了作者意图。第五章主要通过《归途列车》中的空间呈现,发掘出了空间的作用下人物情感的的变化、人物在在社会时代背景下产生对于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在空间的抵抗过程中个体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分析电影空间是换渠道理解电影的一种方法,通过影视空间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命运,空间的抵抗的结果直接揭示时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的问题,农民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跟留守儿童的亲子之间家庭的矛盾等问题都会引起观众和后人思考。同时,研究电影的空间叙事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实践意义,既可以完善电影对于空间叙事方面的研究,又可以指导实践创作,相信这对于中国纪录片创作是有影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