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0年01月至2013年12月,对60例无明显腰椎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行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76岁,平均43.5岁。结果:全部病例随访完整,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由术前平均12.6分改善至术后平均26.7分。腿部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评分由术前平均82.4分改善至术后平均5.2分,腰部VAS评分由术前平均17.8分改善至术后平均9.6分。手术按Macnab标准评定,优47例,良10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5%。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临床疗效好。把握好相应的适应症,规避术中风险,并向患者做好全面的术后康复指导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第二部分: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目的:探讨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的特点。方法:2009年01月至2014年2月,对47例无明显腰椎不稳的L5/S1椎间盘突出病人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其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23-72岁,平均41.5岁。按照Yeung分型,椎间孔型18例,中央型7例,旁中央型12例。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比较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末次随访时的Macnab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术中硬膜破裂2例,术后复发一例,无大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手术按Macnab标准评定,优40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结论:由于L5/S1有较大的椎板间隙,使用椎间盘镜行该节段髓核摘除具有手术难度较其他节段低,对患者创伤更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