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弹力酶诱导兔梭形动脉瘤的建立目的:颅内动脉瘤是危害性极大的脑血管疾病,但具体生成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局部应用猪胰弹力蛋白酶制作一种新的、简单、可靠、易操作的兔梭形动脉瘤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为了鉴别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是否需要肝素,将其分为肝素组和非肝素组两大组(每大组30只)。为了探寻合适的胰蛋白酶浓度,将每个大组再分成5个小组,每小组6只,这些小组分别编号为A-E和a-e,分别对应给予0,0.5,1,2.5和5 U/μL的胰蛋白酶浓度。所以的胰蛋白酶均消化兔右侧颈总动脉。3周后,分别通过血管造影,HE染色、EVG染色、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来评估梭形动脉瘤模型的效果。结果:通过权衡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成率,来确定制作梭形动脉瘤模型最适宜胰蛋白酶浓度为5 U/μL。此浓度下动脉瘤大小为3.11±0.55mm,较对照组2.50±0.32mm具有明显意义(p<0.01),动脉瘤血管壁内弹力层、平滑肌层明显变薄,甚至缺如。内皮细胞层脱落。此外该实验表明肝素是模型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为应用肝素模型组没有一例发生血栓栓塞,而未应用肝素组,随着浓度的增加血栓形成率逐渐增加,不同浓度的血栓形成率分别0%,16.7%,33.3%,66.7%和100%结论:该实验表明通过局部应用胰蛋白酶可以制作出梭形动脉瘤,而且该方法简单、可靠、易操作。第二部分弹力酶诱导的兔梭形动脉瘤修复过程研究目的:研究猪胰弹力蛋白酶诱导形成兔梭形动脉瘤后动脉瘤重塑过程,探索动脉瘤损伤修复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5只,分为9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术后即刻组、术后1天组、术后3天组、术后7天组、术后14天组、术后1月、术后2月、术后3月组,每组5只。在术前即刻及术后1天、3天、7天、14天、1月、2月、3月处死兔子,动脉灌注,取出标本。分别行HE、Masson,EVG染色,分别观察平滑肌及内弹力层及抗-e NOS、抗-i NOS,抗-CD31(内皮细胞标志物),抗-NF-κB、抗-TNF-α(促炎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和抗-α-SMA(平滑肌收缩蛋白)、抗-MMP-9(细胞外基质降解酶)免疫荧光染色。结果:1)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层在术后1个月内表现为动脉瘤样改变,1个月后动脉瘤样变化消除;2)恢复后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e NOS分泌减少,i NOS分泌增加;3)恢复后的血管平滑肌增生明显并分泌MMP及炎性因子TNF-α和NF-κB。结论:1)该模型能术后1个月内维持稳定;2)恢复后内皮细胞功能发生障碍;3)恢复后的平滑肌功能也发生障碍;4)细胞外基质在动脉瘤修复中发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