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隐性知识是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难以用语言表达,深藏于教师个体内部的知识。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教育情境的多样性,都要求教师积累大量的隐性知识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和表达,可以促使知识的动态流动,加快知识更新,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对于教师的自觉反思和主动发展,提高教师队伍职业素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推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如何有效生成和准确表达,引起了中小学教师和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对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生成与表达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探究了教师隐性知识的概念、特征,分析了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生成与表达的研究现状,发现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其次,在探讨教师隐性知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隐性知识生成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从隐性知识生成的来源以及思维加工过程两个阶段分别论述了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途径。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现阶段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生成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学校文化和教师自身因素(包括教师信念、教师职业敏感以及教师的反思水平),并提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生成具体对策:营造开放和谐的学校文化;端正并提高教师的教育信念;培养教师的教育敏感;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等。再次,分析探讨了教师隐性知识表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将教师隐性知识分为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和不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隐性知识表达的三个途径:显性化、隐喻、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的表达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集体文化、语言表达能力、惧怕权威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集体结构,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权威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