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日益便捷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我国近几年来食源性疾病的病例增长迅猛,人兽共患的疾病种类也日益增多,广州管圆线虫病便是其中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北京、温州、云南和福州等地发生多起广州管圆线虫病小范围的暴发流行,其中又以2006年夏秋季北京病例多达200多例为甚,引起市民的恐惧和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本文综合介绍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现状、中间宿主的种类及其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中间宿主螺类的特点,本研究鉴定了来自广州、广西及上海等地的管圆线虫并建立了针对广州管圆线虫的PCR、实时荧光PCR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其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并对几种杀灭福寿螺的药物进行了实验室初步研究。本文为贝类鲜活产品等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检测及野外带疫普查提供了良好的诊断方法,对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虫种鉴定:本试验以通用引物XZ1、NC2为引物,分别对从广西、广州、福州及上海等地搜集的地方种管圆线虫提取的DNA作为模板,扩增ITS-2,通过对温度、引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约250bp的片段,后经测序验证,结果与Genbank上广州管圆线虫序列相似性达99.5%,所以判断以上几个地方的管圆线虫均为广州管圆线虫。2.本试验首次建立了常规PCR方法检测中间宿主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白肉蜗牛等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的方法。根据Genbank上广州管圆线虫大亚基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广州管圆线虫的特异性引物,优化了各种PCR反应条件,结果显示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灵敏度明显高于组织匀浆法,达到快速、灵敏地检测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效果。3.本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TaqMan探针检测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选择保守区域设计TaqMan探针及其引物,标记发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对影响PCR反应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建立的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远远高于常规PCR检测方法,具有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4.本试验研究了几种杀灭福寿螺的药物在实验室内的初步应用效果,通过对6%密达、6%冠达及新药12.5%氯代水杨胺不同浓度分组进行实验室研究,记录2d、3d、5d及7d福寿螺死亡数统计死亡率,以此确定三种药物的杀螺效果。结果显示6%冠达及新药12.5%氯代水杨胺在同等浓度下杀螺效果稍高于6%密达。说明新药氯代水杨胺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实验室内也有一定的限制性,有待于进一步田间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