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肝细胞癌(肝癌)在非洲东南部和亚洲发病率较高,我国也属于高风险地区。由于多数肝癌患者伴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病,临床上即使是局限期甚至早期肝癌患者,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局限期肝癌患者,临床上可选择局部消融治疗和肝动脉介入治疗。而随着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放射生物学认知的提高,现在认为肝细胞性肿瘤为放射中度敏感性肿瘤,辐射敏感性相当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当前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逐渐升高,适应症也愈来愈广。然而接受放射治疗后,仍有部分肿瘤细胞的存活,我们认为残留的肿瘤细胞是肿瘤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根源。残存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改变在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过程之中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打破原先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已经成为上皮细胞癌转移侵袭以及放疗抵抗、化疗耐药的一个重要途径。EMT以上皮细胞的极性丧失和削弱作为获得的性能特点,包括细胞E-cad表达的减少,细胞骨架由立方细胞的细胞角蛋白为主变为Vim为主的细胞骨架。此外,还有如骨桥蛋白,snail、β-catenin等表达的改变,在实验研究中,这些蛋白常作为发生EMT的标志。 基于目前关于放射线照射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的不确定性,部分肿瘤细胞放疗后其侵袭力增强,部分则相反,因此,我们选择肝癌Sk-hep-1细胞株,探讨放射线照射诱发肝癌细胞发生EMT的过程,进一步探究其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改变。 方法: 采用6MV X放射线照射Sk-hep-1肝癌细胞,照射总剂量为6Gy,并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设置为1小时,2小时,3小时后,显微镜下观察放射线照射后,Sk-hep-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实验所设时间点Sk-hep-1上皮细胞标记物E-cad和Vim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对照组不接受辐射,余处理同照射组。 结果: 放射线照射后,Sk-hep-1细胞出现显著的EMT形态学变化,细胞间隙增大,向间质细胞形态改变,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辐射后Sk-hep-1上皮标记物E-cad的mRNA的表达下调,分别为对照组的66%,61%,20%,细胞的E-cad的蛋白表达也相应降低,并有时间差异,均以三小时的最为显著。而Vim的mRNA的表达出现上调,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6%,45%,83%,细胞的Vim的蛋白表达也相应增高,同样以三小时的最为显著,提示辐射后Sk-hep-1肿瘤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增强可能与放射线诱导EMT的发生有关。 结论: Sk-hep-1肝癌细胞在放射线照射过程中出现了典型的上皮-间质转化形态学及分子标志物如E-cad和Vim的改变,我们推测,放疗可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导致其侵袭转移能力增强,进一步刺激肿瘤的转移。这一过程的发生,我们认为是残存的肿瘤细胞是发生转移和复发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