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粮食安全的概念、类型出发,分析了新格局下粮食安全新定义和中国粮食安全现状。通过调查80年代以来浙江省粮食安全的发展状况及现状,深入剖析了浙江省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浙江省粮食安全的对策和措施。主要结果如下: 1.粮食安全的概念和类型。最早的“粮食安全”的定义出现在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中。1983年,萨乌马将粮食安全概念上升为食品安全。1996年11月,在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粮食安全被定义为“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爱好时,才实现粮食安全。”这一概念界定了粮食安全包括生产安全、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根据时期的长短,粮食安全分为长期粮食安全和短期粮食安全。根据范围的大小,粮食安全分为全球、国家、地区和家庭各个层面的粮食安全。 2.新格局下的中国粮食安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粮食供求从以往的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它标志着中国农业和粮食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正处于一个重要转折点,一个时期以来粮食供求形势好转(即趋于平衡)的局面,很可能因减产而发生逆转。在新的阶段里,依靠政府的保护价来解决粮食供求的矛盾已经到了尽头。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应当由产量安全转向能力安全。而且,中国的粮食供给必须坚持自力更生。 3.浙江省粮食安全现状。建国以来,浙江的粮食产销状况,经历了1955年由缺粮省变余粮省,1984年创历史最高(总产达1817.13万t,人均占有455 kg),1986年起又由余粮省变为缺粮省的过程。浙江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下降,200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降至142.8万ha,比2002年下降3.9%,粮食总产量为793.4万t,下降15.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增长(包括外来人口),我省粮食消费总量呈刚性增长:即由1998年的1916万t,增至2002年的1926.27万t。就我省粮食市场的交易状况而言,外省粮源占82.6%,为我省商品粮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下降,粮价滑到历史低谷,种粮效益大幅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