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宋典雅派词人主要是指宋末吴文英、周密、张炎、王沂孙、蒋捷等5人为代表讲究创作技巧和艺术形式的词人。咏物至南宋极工尽变,晚宋时期,咏花词的创作已经十分成熟。本文在梳理宋代典雅派咏花词发展流变的基础上,在咏花词中“物”和“我”两个层面,通过对晚宋典雅派咏花词中物象呈现和情志传达的考察,力图揭示晚宋典雅派词人咏花词的极工尽变之处。首先,梳理宋代典雅派咏花词的发展流变过程。北宋前期为其发轫期,小令仍是主要形式,词中物我分离,表现手法也较简单。北宋后期,典雅派咏花词中开始兼及物我,尤其是周邦彦“以思力写词”,为南宋咏花词的发展建立了法度,典雅派咏花词初步定型。及至南宋,词人都精于雕琢。南宋前中期,经姜夔、史达祖、高观国等人的开拓,词中物态我情渐趋平衡,咏花言志开始出现。渐至晚宋,词人体物更加幽细入微,并于词中有意求寄托,但雕琢的同时又能不减天然神韵,咏花词法度确立,形成经典。其次,考察晚宋典雅派咏花词中物象呈现和创作取向。晚宋雅派词人对花卉的色泽、形态、香味和花期等外在自然属性摹写精准细致,而在表达过程中,蕴含了词人的创作取向:崇尚素净淡雅,欣赏傲然风骨,咏叹背时不遇。最后,考察晚宋典雅派咏花词的情志传达。在对情、志的界定和宋代咏花词中缘情、言志衍变梳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晚宋典雅派咏花词中的情志类型以及词作中情志寄托的突出特点。晚宋典雅派咏花词作中情志内涵具体可归纳为身世之感,黍离之悲和高洁志向三大类。而词作中情志寄托的突出特点则是“有意求寄托”,具体表现为意在笔先,寄托深永;有门径之寄托和“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三个方面,突出代表便是“亡国之音哀以思”一类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