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简称恶黑,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多发于皮肤,称为皮肤恶性黑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发病率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6.8%~20%)。国外统计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在因患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例中恶黑约占1%。近年来CMM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我国发病率虽不高,但因其死亡率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在诸多影响预后的因素中,临床病理分期是决定疗效的主要因素。本病如能早期(原位病变阶段)及时手术治疗,可以挽救生命,晚期治疗常不易控制病情发展,故值得重视。因此,需要更深入研究其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机制,并进一步认识其生物学特性。交界痣是色痣的一种,属于黑素细胞系统的良性肿瘤。交界痣的痣细胞巢位于表皮下部或直接临近真皮处,交界痣不稳定,较易发生恶变,其机制尚不清楚。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又称硫酸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细胞表面的生物大分子,是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的主要构成成分。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是一种葡萄糖苷酸内切酶,可水解乙酰肝素侧链与其核心蛋白相连的糖苷键,直接破坏ECM和BM,研究表明,乙酰肝素酶主要分布于胎盘、脾脏、淋巴结、胸腺、骨髓及活化的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组织和细胞内,在胚胎生成期、创伤愈合、组织修复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在肿瘤形成和进展过程中,瘤细胞有效地“劫持”了上述正常细胞的功能,并可能发生类似于血管损伤反应时,从激活的血小板中释放出乙酰肝素酶,进而使炎细胞渗出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等分子机制来介导肿瘤的浸润、转移和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蛋白酶之一,属于基质金属蛋白酶超家族成员中明胶酶的一种,又称明胶酶B。其主要功能是分解细胞外基质,参与人体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该因子在人体内很多细胞中,包括在破骨细胞中都能表达,其表达又受到体内众多因子的调节,如细胞生长因子、激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等,其作用底物主要是Ⅳ、Ⅴ、Ⅶ、Ⅹ型胶原、明胶及弹性纤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是特异性淋巴内皮细胞刺激因子,VEGF-C能够诱导癌周淋巴管的增殖和扩张,研究表明,VEGF-C能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Hpa、VEGF-C及MMP-9蛋白在CMM中是否表达,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其方法检测Hpa、VEGF-C及MMP-9在CMM、交界痣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期望以正常皮肤和黑素细胞系统的良性病变交界痣为对照,探讨这些指标与CMM浸润、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MM、交界痣和正常皮肤之间的相关性与差异,以便尽早揭示CMM浸润、转移的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选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999年~2005年CMM、交界痣、正常皮肤石蜡标本,其中CMM30例,交界痣30例,正常皮肤15例。以上标本均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的SP法,分别观测Hpa、VEGF-C和MMP-9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分析其相互关系。所测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Hpa蛋白的表达1.1阳性率的比较CMM30例中,19例表达Hpa,阳性率为63.3%;交界痣30例,2例表达Hpa,阳性率为6.6%;正常皮肤15例,0例表达Hpa。三组阳性率比较,CMM组与交界痣组之间Hpa表达x~2=21.172,P=0.000(P<0.0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M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Hpa表达x~2=15.833,P=0.000(P<0.0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交界痣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Hpa表达x~2=1.667,P=0.197(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均数的比较Hpa在CMM组和交界痣组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5.147±2.117、2.812±1.210,P=0.0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EGF-C蛋白的表达2.1阳性率的比较CMM30例中,18例表达VEGF-C,阳性率为60.0%;交界痣30例,1例表达VEGF-C,阳性率为3.3%;正常皮肤15例,0例表达VEGF-C。三组阳性率比较,CMM组与交界痣组之间VEGF-C表达x~2=22.259,P=0.000(P<0.0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M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VEGF-C表达x~2=15.000,P=0.0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界痣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VEGF-C表达x~2=0.833,P=0.361(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均数的比较VEGF-C在CMM组、交界痣组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5.326±2.067、3.142±1.011,P=0.0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MMP-9蛋白的表达3.1阳性率的比较CMM30例中,22例表达MMP-9,阳性率为73.3%;交界痣30例,3例表达MMP-9,阳性率为10.0%;正常皮肤15例,0例表达MMP-9。三组阳性率比较,CMM组与交界痣组之间MMP-9表达x~2=32.089,P=0.0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M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MMP-9表达x~2=18.333,P=0.0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界痣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MMP-9表达x~2=2.500,P=0.11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均数的比较MMP-9在CMM组、交界痣组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5.632±2.625、3.738±1.012,P=0.0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pa、MMP-9、VEGF-C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4.1 Hpa与VEGF-C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在CMM组织中,Hpa指标阳性表达率为63.3%(19例/30例),其表达强度为:5.147±2.117;VEGF-C指标阳性表达率为60.0%(18例/30例),其表达强度为:5.326±2.067,Hpa指标与VEGF-C指标表达显著正相关,r=0.726,P=0.001。4.2Hpa与MMP-9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在CMM组织中,Hpa指标阳性表达率为63.3%(19例/30例),其表达强度为:5.147±2.117;MMP-9指标阳性表达率为73.3%(22例/30例),其表达强度为:5.632±2.625,Hpa指标与MMP-9指标表达显著正相关,r=0.689,P=0.003。4.3VEGF-C与MMP-9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在CMM组织中,VEGF-C指标阳性表达率为60.0%(18例/30例),其表达强度为:5.326±2.067;MMP-9指标阳性表达率为73.3%(22例/30例),其表达强度为:5.632±2.625,VEGF-C指标与MMP-9指标表达显著正相关,r=0.730,P=0.002。5.Hpa、MMP-9、VEGF-C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5.1 Hpa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淋巴结转移CMM组与无淋巴结转移CMM组之间Hpa表达P=0.00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M浸润Ⅰ~Ⅲ级与CMM浸润Ⅳ~Ⅴ级之间Hpa表达P=0.0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 MMP-9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淋巴结转移CMM组与无淋巴结转移CMM组之间MMP-9表达P=0.02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M浸润Ⅰ~Ⅲ级与CMM浸润Ⅳ~Ⅴ级之间MMP-9表达P=0.04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 VEGF-C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淋巴结转移CMM组与无淋巴结转移CMM组之间VEGF-C表达P=0.00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M浸润Ⅰ~Ⅲ级与CMM浸润Ⅳ~Ⅴ级之间VEGF-C表达P=0.00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MM较交界痣及正常皮肤中Hpa、MMP-9和VEGF-C表达均明显升高,提示Hpa、MMP-9和VEGF-C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CMM的发生、发展。2.CMM中Hpa表达与VEGF-C表达显著正相关,提示Hpa和VEGF-C在CMM的侵袭中的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或协同作用。3.CMM中Hpa表达与MMP-9表达显著正相关,提示Hpa和MMP-9在CMM的侵袭中的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或协同作用。4.CMM中MMP-9表达与VEGF-C表达显著正相关,提示MMP-9和VEGF-C在CMM的侵袭中的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或协同作用。5.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CMM及CMM浸润Ⅳ~Ⅴ级较CMM浸润Ⅰ~Ⅲ级之间中Hpa、MMP-9和VEGF-C表达均明显升高,提示Hpa、MMP-9和VEGF-C与CMM的浸润、淋巴转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