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现代化理论对近代经济史视野下的茅盾文学创作进行了分析,从现代化进程受阻的角度,展现近代经济史视野下的茅盾文学创作反映出的社会经济变化。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近代公债与茅盾的文学创作。以《子夜》为代表分析了茅盾笔下的公债,由此阐述南京国民政府发行公债的概况,包括发行公债的原因、背景、种类以及发行公债的实际用途。以中原大战为例分析了影响公债价格涨落的因素,主要是时局与军阀混战对公债价格涨落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把大部分精力用在非生产性的内战上,使得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中最具备现代化条件的南京国民政府没能完成现代化任务。 第二部分分析近代工业与茅盾的文学创作。首先围绕着茅盾文学作品中有关丝业的内容,论述近代中国的丝业在世界经济危机、日本生丝以及人造丝的冲击下,面临破产倒闭的悲惨现实。其次以火柴业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压力。 第三部分论述乡村经济与茅盾的文学创作。首先分析世界经济危机对乡村蚕桑业的破坏,包括蚕茧产量和价格的下降,桑园面积的减少,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村经济破败不堪。其次分析了乡村商业与茅盾的文学创作,以市镇商业的凋敝为例,说明在世界经济危机、日本的军事侵略、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以及农村破产的重压下,南京国民政府在处理一系列问题上的种种力不从心。 第四部分首先分析茅盾文学创作反映出的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南京国民政府一直面临着合法性危机,从而难以真正构成现代民族国家政权,不但对内不能有效合理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现代性提供保障,而且对外不能有效抗拒列强针对中国现代性追求和行为施加的各种压力和威胁。其次分析茅盾文学创作的不足与缺憾:茅盾文学创作在社会性质论战的背景下,存在三处欠缺:偏重于反映政治经济层面、过分重视理性精神、没有反映近代中国经济良好发展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