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从生命角度思考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这种现象是荃于对传统教育教学中践踏生命、漠视生命意义现象的一种反思、批判,是回归教育本义的一次呼唤。体育学科教学在这种思潮中起着什么作用呢?生命意义是否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彰显?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借助于文献阅读、实证调查、访问、观摩等研究方法,尝试从生命角度对体育教学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当代体育教学存在较明显的生命意义缺失现象。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教材的作用被过分夸大化,体育教师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执令,学生也习惯于机械的模仿与练习,教师权威的过分夸大化,使学生生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师生对教材内容都缺乏反思、质疑、批判的意识与习惯,缺乏反思的教学是没有创新的教学:教学形式单调、内容空洞,体育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由于认识的误区及理解的偏差,许多一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认为回归学生主体就是“放羊式”教学,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旁观者”、“器械收发员”,工作的成就感消失殆尽;急功近利的体育教学思想仍有很大市场,为了评优、评奖,学生像木偶一样机械地表演着教师设计好的参赛内容……,其它,体育教师采用诸如体罚、说粗话、嘲笑、冷眼旁观态度对待学生,学生生命的尊严受到漠视。弱化教师权威,并不是要求学牛凌驾于教师之上,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是相互的,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对抗方式挑战教师权威,甚至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体育教师,既是对教师生命尊严的极大不敬,也是对于自身行为缺少尊敬的体现。基于此,本文倡导建构一种生命化体育教学理念,以生命的发展与完善为体育教学的终极追求,并结合案例,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三个层面阐述新理念的基本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