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伊格尔顿文学意识形态观的基本构成和内在逻辑,及此观点在不同时期的理论连续性与变动性,本论文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以文学、意识形态作为基本点深入剖析二者的关系,以达到对此观点的系统把握。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章,主要考察20世纪70年代伊格尔顿的文学文本意识形态生产观。此章在对伊格尔顿文学、意识形态概念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以文学形式为连结点论述了意识形态作为文学整体构成因素,渗入文学审美内部,参与文学的多层次生产,且在这一生产过程中由于诸种意识形态构成因素的矛盾运动造成了文学既是意识形态又是对意识形态的冲破。 第二章,20世纪80至90年代伊格尔顿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解释文学。所以需要在文学、文化、意识形态三者的关联中考察伊格尔顿的文化意识形态观。伊格尔顿通过文化对文学的解构,一方面指出作为价值意义话语实践的文学具有意识形态性;另方面通过对文学的文化阐释,将文化的物质实践性与反抗权力性注入文学,尤其通过对文学审美内涵的文化学解读,将审美感官具体性、个体想象性与身体自由性要求密切联系起来,赋予审美突破意识形态的力量。 第三章,进入21世纪,伴随后工业社会的兴起,文化在后现代主义攻击下渐趋沦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为文化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角度,伊格尔顿通过对文化做伦理学维度的阐发,发现文化的伦理学意义与文学审美具有较为一致的追求:人按自己的本性自由发展。于是文学、文化获得反抗意识形态权力压迫的性质。但在伊格尔顿看来,由于文学最终是价值意义话语,其必然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塑造。所以,文学在与意识形态的内在纠缠中批判意识形态。此时期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关系见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前时期相关观点的丰富和发展。 第四章,通过对伊格尔顿文学意识形态观的理论贡献与局限的分析,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照,明确伊格尔顿文学意识形态观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可见,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观具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就在对文学既具连续性又具断裂性的思考过程中,他深化了对文学意识形态关系的讨论,不仅在文学与意识形态的直接关联中,而且进一步透过对文学的文化解读,在文学、文化、意识形态三者关系中揭示出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文学受到意识形态建构的同时具有反抗意识形态的内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