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社会一直在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国作为世界上目前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最大的碳排放国,减排压力日益增加。为此,我国政府承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分配到省执行,各省未来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及政策趋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仍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中国各省能源消费情况来测算各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利用扩展STIRPAT模型识别2000-2017年间各省驱动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基于各省未来的社会、经济、能源等发展规划,对2030年达峰情况进行情景预测分析,以探讨在不同的区域发展状况下实现达峰的合适路径。首先,通过分析中国各省2000-2017年能源消费情况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及各省的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持续增长,而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在不断降低。各省在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以能源生产为主的省份和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较高,东部沿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较低。然后,分析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按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口(37.20%)、单位能源碳排放(19.48%)、城镇化(18.18%)、人均GDP(17.40%)、能源强度(7.74%),而各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贡献度差异较大,例如人口在北京的贡献度为17%,但在江苏的贡献度为89.5%。最后,利用扩展STIRPAT模型,对国家及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情景预测。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和规划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可能性较低。在五个调控情景中,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长江环境优先情景、节能减排情景、西部经济优先情景、重点省份减排情景、均衡减排情景,其峰值分别为156.95亿吨,148.64亿吨,146.60亿吨,145.71亿吨,141.31亿吨,其中,均衡减排情景为目前各省较为可行的减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