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休闲游作为城市居民持续增长的愿望,是国家乡村振兴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战略的抓手,承接着城市人口对乡土文化的消费需求,探寻着现代生活与乡土情怀融合的多种可能性。但大量资本的涌入,外来人口的频繁移动和短期停留,加快了乡村人地关系的改变,更凸显出农民主体的大拆大建、私搭乱建、权属纠纷等问题。部分地区由于传统农家环境与在地情感联结的割裂瓦解,难以提供理想的乡野生活空间环境,正面临着现实的尴尬。同时,指导和监管体制、机制的滞后,使得实践中不乏缺少生态性、文化性、地域性、前瞻性的开发行为,形成了脆弱的循环系统,难以使原住民、新村民、体验群体共享最大化的文旅效益。乡村民宿作为互联网时代下兴起的文旅产品,需要房主、投资人、设计者、运营人员等多方的参与。持续向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投资回报比作为一把双刃剑,生成了大基数、多表征的在线产品,更新出日趋理性成熟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使不少冲动的实践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突发考验下,其中主业经营型、扩张型、短线型、低风险分析型的民宿受到最大冲击,产业体系丰满度、延伸性、关联性较弱的民宿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但不少基础夯实、品质优越的乡村民宿,通过隔离期的自我沉淀,已重新振作回归市场。计划通过进一步评估、预测政策法规、商业竞争和不可抗力的影响,以提升风险应对能力;通过部署多层次的体验内容、承担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展现品牌情感个性的凝聚力,以牵引潜在市场的用户流量;通过置入非标准化产品的产销功能、在地乡村集群的关联性,文化特色的美学表达,以强化自我成长的能力。空间环境作为乡村民宿形象感知的现实基础,设计方案的表达和选取是夯实产业系统的基础环节,其风格效果的呈现具有影响消费者旅游决策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面对乡村民宿定位中对功能属性、消费属性、文化属性权重的加强,将置入具有美好生活具象体验与联想意义的空间环境作为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结合阿尔山文旅资源现状,以文化形象协同性、空间体验辨识性、情感审美导向性为原则,推演文旅资源梳理组合、民宿形象定位、空间情感塑造、精神环境渲染的设计方法及策略。期望通过构建高度匹配、立体感知、多点交互的环境设计体系,使乡土文化复兴持续发展并起到补充城市文化价值的作用。最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文旅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