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女报人与中国女性的人格转型研究——以康同薇、秋瑾为研究对象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jp1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是一种蕴含于内、形诸于外的统一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的人格与生活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与压抑,在社会上封闭自锁,在家庭上依附男性,在精神上自卑忍耐,在肉体上忍受痛苦,失去了其应有的人格属性。  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女报人,她们通过报刊舆论,号召广大女性从传统封建势力的压抑之中走出来,实现从传统女性人格向“新贤妻良母”人格的转变。在这一批女报人中,康同薇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与一些先进女性知识分子一同创办了《女学报》,同时在《知新报》担任日文翻译并参与撰稿,发表了《论中国之衰由于士气不振》、《女学利弊说》等文,对传统封建妇德观对女性的压迫进行了猛烈抨击,并将不缠足运动与兴女学结合在一起,论证了兴女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遍开女学”的主张。康同薇通过新闻活动所宣传的女性人格,较之封建传统女性人格已有较大突破,但仍旧是继承了传统相夫教子精神的“新贤妻良母”人格,女性人格的独立还未实现。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女报人开始质疑维新时期的“新贤妻良母”女性人格,并提出了符合革命发展的“女国民”人格。她们不仅自身颠覆了“新贤妻良母”形象,并积极号召广大女性,走出家庭,成为一名不同以往的新型女性。秋瑾通过其所创办的《中国女报》,痛斥缠足与封建婚姻对女性的迫害,号召妇女勇于进行家庭革命,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争取与男子平等。在此基础上,秋瑾针对广大女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将妇女解放与整个国家的民族解放紧紧联系在一起,争当新时代的“国民女杰”。这一命题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总的来说,辛亥革命时期女报人的“女国民”人格塑造在继承维新时期“新贤妻良母”人格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其的超越。  清末女报人人格的转型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其推动了中国女性追求人格独立的进程,同时还为中国当下女性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悄然走进了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生活观念已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消费习惯。消费社会颠覆了传统思想中节俭是美德的观念。倡导了
出版活动历经千年发展,到数字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产生一种全新的出版形式——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英文称谓Federated media publishing,意即联合众媒体的出版形
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既是大众媒介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公共政策实现其对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本质、促进其科学运行的重要保障,又是实现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
近二十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主义作为“舶来品”开始在我国蔓延,并逐渐产生日益明显的社会影响。而电视媒介从诞生伊始似乎就是和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