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跌宕起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众多的会议、文件以及报告中我们可以得知,当前我国的粮食价格面临诸多困惑:第一,在我国粮食连续十二年增产、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和库存充裕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仍然不断上涨;第二,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波动的频率越来越高;第三,经典理论很难解释当前的粮食价格波动现象,即总的供需平衡状态下,粮食价格仍然大幅度上涨[1]。而在众多的涨价因素中,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金融化”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并引起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是从金融角度出发探究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文章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梳理有关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理论,如蛛网和货币波动等理论,接着对粮食金融化的原因和影响作出理论分析,随后阐释了粮食金融化从粮食生产、消费和贸易三个方面影响粮食价格进而影响粮食安全,为下文奠定理论基础。其次,结合当前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现状及特点,在控制传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的相关数据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金融因素,同时,根据方差分解与脉冲响应测算出这些金融因素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程度。最后,在理论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抑制我国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是:金融因素等外部环境对国内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农产品价格波动也越来越多地反映资本市场的变化;对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期货市场价格、汇率、投机资本、M2、CPI、国际能源价格、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目前,国内粮食价格受国外的金融因素影响还不明显,但是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国外金融因素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冲击将会越来越突出;我国的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有一定的价格发现作用,但影响亟待加强,说明我国的期货市场仍需要不断完善。据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快建设商品现货市场,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强化期货市场和资本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改善农产品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