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和微米ZrB2-SiC粉末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310S耐热不锈钢基体上制备ZrB2-SiC复合涂层,对纳米团聚粉末与常规微米粉末的喷涂距离进行了优化,确定了 SiC在ZrB2-SiC复合涂层中的最佳添加比例,利用XRD、SEM等手段分析了纳米团聚粉末ZrB2-SiC复合涂层与微米ZrB2-SiC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及微观形貌;利用拉伸法测定涂层结合强度;静态高温氧化法表征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氧-乙炔高温烧蚀法测试涂层高温烧蚀性能;并对比分析了纳米团聚粉末(n-ZS)与常规微米商用粉末(m-ZS)对所制备涂层组织形貌、力学及物理性能的影响。分别对纳米团聚粉末(n-ZS)及常规微米粉末(m-ZS)进行了喷涂距离为50mm-250mm范围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当喷涂距离过近时,会导致粉末融化不完全,与基体结合不牢固,表面浮粉较多的现象;同时,过近的喷涂距离会使等离子焰流对基体材料形成烧蚀,对涂层的质量形成影响;喷涂距离过远导致粉末在.到达基体时速度的下降、动能降低,与基体无法完全形成咬合。m-ZS、n-ZS涂层分别在60-130 mm和65-140 mm距.离范围内喷涂得到的涂层平整均匀且厚度适中,呈现较佳喷涂沉积态。通过分析在该范围下涂层的微观形貌以及粉末的融化状态,最终得出n-ZS、m-ZS涂层在喷涂距离均为lOOmm时,涂层表面孔隙及微裂纹形成最少,涂层致密度最高,因此确定了 ZrB2-SiC涂层最优喷涂距离为100mm。当SiC掺杂比例为25 wt %时,粉末颗粒在粘结层表面形成铺展程度较高,孔隙及微裂纹相对其它4种含量的涂层大幅减少,此时ZrB2-SiC复合涂层表面微观形貌最为致密;涂层显微硬度随SiC含量的上升而增长,但SiC含量为25wt%的涂层结合强度最高,达到45MPa;经高温氧化后,SiC含量为25wt%的涂层氧化增重低于其余4种含量的涂层,且涂层表面所生成的氧化产物较少,整体氧化程度低。因此确定了 ZrB2-SiC涂层中最佳SiC含量为25 wt 。利用最佳SiC配比及最优喷涂距离参数,分别制备m-ZS、n-ZS涂层。n-ZS粉末经喷涂制备涂层后,原相保持较好,m-ZS粉末在高温的等离子焰流下发生氧化的程度更高。相对于n-ZS涂层,m-ZS涂层表面存在较多孔隙、微裂纹,同时有部分未熔颗粒存在,使得其致密度明显低于n-ZS涂层。通过50h,1100℃的静态高温氧化后,m-ZS、n-ZS涂层均有所增重且表面出现了裂纹等缺陷,但整体增重量均小于基体增重,表明了 m-ZS和n-ZS涂层对310S不锈钢材料起到了高温氧化的保护作用。m-ZS涂层的增重高于n-ZS涂层,同时涂层表面与截面均出现大规模氧化物,说明其氧化程度更高,同时也论证了其氧化增重更高的原因。进一步说明了纳米团聚粉末涂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高于微米涂层。通过氧-乙炔高温烧蚀,m-ZS、n-ZS涂层均呈现粉化,m-ZS耐烧蚀时间更长,达到600s,较n-ZS涂层提升约12倍。烧蚀后m-ZS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仍保持较好,表面形成了以ZrO2颗粒为骨架,以SiO2.ZrSiO4等流态氧化物为填充物的反应层;仅在中心区域少部分由于焰流的机械冲刷而形成了孔洞,进而与粘结层发生反应生成针状θ-A1203;玻璃态SiO2.ZrSiO4等氧化物向孔洞周边偏聚,嵌入至ZrO2骨架内部与表面。n-ZS涂层经过53s的高温烧蚀后,发生了部分开裂剥落,导致了涂层的失效。n-ZS涂层表面中心区域虽未被烧穿,但反应所生成的氧化物由于以较为细小的纳米晶粒存在,被烧蚀焰流冲刷脱离涂层或被快速蒸发,表面残留了大量ZrO2颗粒;大量ZrO2颗粒的堆积而没有流态氧化物填充过渡,导致了涂层严重粉化的同时出现快速开裂、剥落的现象,失去对基体材料的保护作用,因此m-ZS涂层的高温抗烧蚀能力强于n-ZS涂层。
其他文献
采用恒峰值电流输出模式脉宽、脉数独立可调式型微弧氧化电源,以降低微弧氧化过程能量消耗为目标,研究不同电参数输出模式对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及生长过程的影响,探
利用氧化铝模板法制备纳米聚合物材料是最受欢迎的制备纳米材料方法之一。聚合物在氧化铝模板内的熔融及结晶行为与本体行为的区别已有广泛地报道,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开放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如尺寸效应、界面效应以及曲率对聚合物结晶及熔融的不同影响规律。基于此,本课题选取了两种典型的多晶型聚合物——左旋聚乳酸(PLLA)和全同聚1-丁烯(iPB),围绕聚合物在纳米受限空间内的晶相选择和晶型转变过程开展了系列工
学位
为了能使电力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得到共存和发展,发展大容量发电机组刻不容缓,关键是耐热材料是否满足电力行业锅炉所需承受的高温和高压。P91耐热钢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4Cr5MoSiV1热作模具钢是广泛应用于制造铝型材热挤压模具的钢种。本文结合江顺模具公司的生产实际,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及气体氮化工艺对4Cr5MoSiV1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如
随着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人们对于储能设备的成本、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等要求越来越高。生物质衍生碳作为一种潜在的高性能储能材料,由于具有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化学稳定性好和导电性能优良等特点而被广泛研究。本文分别以麻杆中提取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工艺制备了具有特殊形貌的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并研究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学位
中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因具有质量轻、高强度、高热导率和低热膨胀等性能优点,常作为光学仪器材料和汽车曲杆、刹车片材料。传统工艺制备的SiC_p/Al复合材料常存在界面
我国作为当今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大国,按现阶段钢铁生产工艺水平,每年会产生几千万吨的高炉细灰。当细灰中的锌含量大于1%时,不能直接返回烧结利用。我国的高炉细灰属于中锌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