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摹”一词并非现代人的独创。在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就已提出了“传移模写”,并把它上升到学习中国绘画的一“法”的高度,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临摹并不能把“传移模写”的词义全部涵盖,但没有疑问的是“临摹”确是这一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法论最初提出是用来品评人物画的,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它适合于中国画的各个画科。当前山水画临摹在艺术院校中的地位日趋尴尬,多数学生认为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图示是旧的,不能满足于现代人审美的多层次需求。笔者认为学院学习应从具有普遍规律的优秀典范中学习研究,经典的意义在于树立“标杆”。经典也并非是古人自封的,是后代人在总结的过程中认识到前代人有优秀的、宝贵的经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临摹经典的过程就是提升自我的过程。醉心于现代山水画图示的拼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作所出现的问题,那么临摹的意义便凸显出来(笔者并非唯临摹论,旨在说明这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