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研究结果表明,脾脏是纳米铜(Nano-Cu)除肝脏和肾脏之外的主要靶器官。目前,国内外关于Nano-Cu对脾损伤的研究甚少。有鉴于此,本文研究了80-100 nm Nano-Cu铜源的对脾脏毒性,并开展Nano-Cu对大鼠脾脏免疫损伤的剂量相关性研究。本课题以大鼠脾脏免疫系统为研究对象,以80-100 nm Nano-Cu连续灌服28 d建立大鼠亚慢性染毒模型。从脏器系数,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组织病理学方面研究Nano-Cu亚慢性染毒对大鼠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从氧化/氮化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方面初步研究Nano-Cu(50、100和200 mg/kg BW)持续染毒28d对大鼠脾脏免疫损伤的作用机制。论文主要设计以下内溶:1.通过Nano-Cu持续灌胃大鼠28天后研究Nano-Cu对脾脏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Cu组的铜离子能在脾脏中蓄积;Nano-Cu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的体重,增加大鼠的脾脏质量和脾脏系数;Nano-Cu中、高剂量组对大鼠血常规中RBC、WBC、HCT、Lymphocytes、PLT产生影响,但均在大鼠的正常生理范围内;Nano-Cu低、中剂量组脾内巨噬细胞数量增多,高剂量组脾脏脾内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可见大量均质淡染的淀粉样物质沉积,表明大鼠脾脏的组织受到损伤,损伤程度与Nano-Cu的剂量正相关;Nano-Cu中、高剂量组的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显著降低,以及IgA、IgG和IgM水平降低,表明大鼠脾脏的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到损伤,损伤程度与Nano-Cu的剂量正相关。综上所述,Nano-Cu亚慢性染毒对大鼠的脾脏组织和免疫系统均造成损伤。2.通过Nano-Cu持续灌胃大鼠28天后研究对Nano-Cu脾脏损伤的初步分子机制。Nano-Cu中、高剂量组中氧化因子(iNOS、NO、MDA)和抗氧化因子(GSH-Px、CAT、SOD)表达水平增加并与Nano-Cu的剂量正相关,脾脏处于氧化应激状态;Nano-Cu中、高剂量组中,NF-κB、TNF-α、IFN-γ、MCP-1、MIF、MIP-1α、IL-1β/-2/-4/-6和Bax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在显著上调,而Bcl-2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并与Nano-Cu的剂量正相关,脾脏处于炎症和凋亡状态;在Nano-Cu中、高剂量组中,在Nrf2信号通路中,除Keap1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ach1、Nrf2和HO-1的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Nano-Cu的剂量正相关,对脾脏起保护作用;在MAPK、PI3-K/Akt信号通路中,JNK、p38、ERK1/2、PI3-K、Akt、CREB、AP-1和COX-2的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Nano-Cu的剂量正相关,通过调控PGs的合成使脾脏处于炎症状态并调控免疫系统。综上所述,Nano-Cu亚慢性染毒对大鼠脾脏的损伤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等实现。综上所述,Nano-Cu能够在大鼠的脾脏内蓄积并存在剂量依赖性;Nano-Cu亚慢性染毒对大鼠脾脏组织和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损伤作用;Nano-Cu亚慢性染毒可显著升高氧化/氮化因子的水平和Nrf2信号通路的抗氧化水平;Nano-Cu亚慢性染毒通过NF-κB(炎症反应)和COX-2(MAPKs、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炎性因子和凋亡因子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进而介导炎症反应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反应,引起脾脏的组织和免疫功能产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