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纵隔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特征,CT、PET/CT、纤维支气管镜及电视纵隔镜(Video-Mediastinoseopy)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作用,并研究VM对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胸外微创与肺移植科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59例行VM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包括CT或PET)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术前检查将59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分为:(1)未能明确诊断的纵隔淋巴结肿大43例;(2)临床诊断肺内病灶为肺癌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6例。根据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对前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吸烟指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未能明确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的疾病及其临床特征。并通过后组分析CT、PET/CT、纤维支气管镜及VM诊断及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分期的准确性。结果:经病理学诊断的术前未能明确诊断的纵隔淋巴结肿大43例患者中,良性29例,其中纵隔淋巴结结核9例,结节病19例;恶性13例,其中鳞癌2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此11明患者肺部均没有明显的病变,其中2例鳞癌和2例腺癌术后病理考虑是转移癌),其中淋巴瘤3例;2例病理为淋巴组织增生,未获得明确病理。确诊率95.3%。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和吸烟指数上有显著差异。CT对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良恶性判断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57.1%。根据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包括CT或PE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临床诊断肺病灶为肺癌的16例,纵隔淋巴结经纵隔镜证实为恶性14例,另外2例为慢性淋巴结炎性改变,此二者肺部病变均行手术治疗后证实为肺癌,鳞癌、腺癌各1例,且不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确诊率100%。4例患者术前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能获得明确病理学诊断,2例术前行PET-CT检查,考虑纵隔淋巴结阳性均经纵隔镜证实有转移。结论:术前未能明确诊断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恶性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性别、临床症状、和吸烟指数与纵隔淋巴结肿大恶性发病率明显相关;女性在结节病所致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所占比例远高于男性;结节病所致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年龄高于纵隔淋巴结核患者。CT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特异性差,纤维支气管镜和TBNA对于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良恶性判断的敏感性低。纵隔镜检查术在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为肺癌临床N2和N3提供可靠的病理分期,VM在临床应用中一种安全、有效并能直接获得病理标本的非常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