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管理层激励机制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激励内容、实施效果等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虽然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治理起到了非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激励机制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激励内容、实施效果等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虽然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治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但同时也应关注到其各种方式对真实盈余管理所产生的影响。由于现代企业两权分离,导致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利益动机也不相一致,这就会诱发管理层通过操控活动改变会计盈余的行为,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之路。然而,目前大多数会计研究者着眼于探讨管理层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另外一种正在悄然出现但后果更为严重的盈余管理方式--真实盈余管理。实际上由于会计制度的逐渐完善以及有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应计盈余管理只是通过调整应计项目来操纵盈余,其可操作领域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操控所引发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高,因而管理层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安排真实的经营交易活动来操控盈余,使各项交易具备正常的各个要素,其会计处理方式也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所以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这样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虽会使企业获得暂时的利润,但却损害了其长远发展能力。因此,研究管理层激励的各种方式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以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以2012-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检验管理层激励机制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考察了管理层激励的各种形式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机理和后果。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货币薪酬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管理层在职消费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U”型关系。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制定、实施和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减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空间,进而将企业最真实的价值信息展示给利益相关方,促进企业更好、更稳定地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的金融企业、制造业和进出口企业,一大批有着100多年辉煌历史的众多跨国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纷纷倒下,全球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市场萧条、货币通胀,人员失业,企业巨亏,如何才能在这场的风暴中生存下来将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Crocs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家休闲鞋类品牌,短短的几年间,Crocs成为家喻户晓的鞋类国际知名品牌,销售遍布125个国家和地区,一跃成为销售数亿的上
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信用卡业务从最初的尝试到大规模发展,这一过程时间尚短,现在选择信用卡进行消费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因信用卡而导致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
现代生理学家认为,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看不同程
从我国企业目前的对外融资结构看,负债融资仍是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主要渠道,负债融资效率的高低必然决定着社会资金配置的总体效率。然而目前为止,学者们大多都将资金配置效率的研究焦点集中于股票市场,对信贷市场的情况却有所忽视。本文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信贷资金配置中存在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一,是社会资本在信贷市场的作用下,被配置到各个企业;其二,是企业将获得的信贷资源投资于不同的项目中。信贷资源配置效
内部资本市场是指企业各分部对内部可使用资金进行竞争而产生的市场,是企业集团进行资金配置的平台。现实中,企业集团内部存在着双层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集团股东与公司总部CEO之间以及总部CEO与分部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影响了内部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对总部CEO和分部经理进行激励是解决双层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这种激励能否提高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是企业集团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充分考虑到我
高考中有机推断和合成是热点,本文归纳了有机推断的一般思路,具体方法,以及寻找题眼的具体的方法,总结了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一般思路和解题的主要方法。
The organic infer
以群众为主角,唤起对环境问题的警觉和行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道德素质,自觉约束自身的环境行为。同时,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托,使产业与环境获得了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伴随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这个大环境,同样,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加上房地产业所具有的特征:前期资金投入量大、开发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以及不
世界经济正在进入后工业时代,在新经济模式下,服务展现出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正当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开始了。为此,我国中小企业正
当代传媒业竞争激烈。广播抢占先机,电视深度聚焦,报纸面临着严重的冲击。面对严峻的现实,报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寻求新的支点和对策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根据传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