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总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洪湖是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所遗留下来的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湖北所有湖泊有机物含量最丰富的湖水,是我国淡水鱼类的重要产地。一部洪湖的进化发展史,就是一部洪湖的“水文化”史。然而现阶段对洪湖水文化资源开发研究还显薄弱。如何结合洪湖地域文化特色,注重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弘扬水文化,实施亲水战略,大做水文章,产生较好地社会经济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对于洪湖水文化资源的科学开发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阐述洪湖水资源的历史形成与分布,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几种文化形态。主要介绍洪湖大湖的地理位置、地质构成及在人类历史不同阶段演变的区域形成。洪湖水资源的形成造就了洪湖有名的古代战争和农民起义文化以及优质的湿地水文化。第二部分是对洪湖水文化开发现状加以分析,并对“蓝田模式”、“湘口模式”和“乌林模式”等三种开发模式发展中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蓝田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围绕洪湖这片独特的水域,促进和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把水产业的各个环节结合成了统一的利益共同体。“湘口模式”则得益于该村大做“水字文章”调整产业结构,将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乌林将生态旅游与古遗址旅游结合起来,从历史人文景观到生态景观进行双管齐下的规划建设,促成了乌林水文化旅游业的勃兴。现有开发模式的问题在于:过分强调湿地文化开发与利用,在保护上做得不够;在红色文化产业开发中,缺乏后劲,缺乏新意;在古文化产业开发上力度不大,且品种单一。第三部分是对洪湖水资源的开发构想。包括大力发展旅游业,做大做强湿地生态游、红色旅游、温泉休闲游与古文化游;大力发展水产产业化力度,扎实做好水产产业升级工作,强化科学养殖、生态养殖;加大文化发展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建设湿地生态摄影基地或创办红色影视剧拍摄基地,同时,加大洪湖精神产品打造力度。通过这些措施的扎实实施,打造好洪湖水文化这一金字招牌,以此更好地促进洪湖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