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性的研究及其基因组序列的初步解析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杆状病毒是一类主要以鳞翅目昆虫为宿主的,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是农林重要害虫的自然控制因子,由于其可作为生物杀虫剂和外源基因表达载体而日益受到重视。豆天蛾(ClanisbilineatatiainglauicaMell,又称豆青虫)是以幼虫咬食豆类植物、刺槐、洋槐等的叶片为生的昆虫。近年来该虫的为害面积不断扩大,在生产上已引起重视。在目前全球共发现的500余种杆状病毒中,尚未发现有杆状病毒感染豆天蛾的报道。本实验室从浙江湖州市的桑田边植物上发现了具备核多角体病毒感染特征的豆天蛾幼虫尸体,从中分离到一种新型的病毒: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lanisbilineat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CbNPV)。本论文分离纯化了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其感染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初步解析。这将有助于全面地了解该病毒的基因组特征,提供更多病毒与宿主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的推断和论证,为将其改造成一种宿主范围更广的生物杀虫剂奠定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分离纯化了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经电镜观察,确定该病毒为多粒包埋型多角体病毒。 2、以添食的方法感染豆天蛾、葡萄天蛾、芋双线天蛾、红天蛾等的幼虫,观察食下后的病理变化。经镜检,在病虫尸体中均可观察到多角体。进一步提取NPVDNA进行酶切图谱鉴定。结果表明豆天蛾、葡萄天蛾、芋双线天蛾、红天蛾均为豆天蛾杆状病毒的天然宿主。 3、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DNA转染BmN,Spli,Sf9和Tn5等四种昆虫细胞系,Spli细胞有感染症状的出现,但并未出现多角体,BmN、Sf9和Tn5细胞则没有明显的感染性。 4、基因组全序列分析表明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全长135,454bp,共有129个开放读码框大于或等于150bp,碱基组成中,G+C含量为37.7%。以多角体蛋白和DNA聚合酶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研究,构建的系统树显示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Ⅱ群NPV。并对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gp41、ubiquitin等基因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的亲缘关系最近。
其他文献
目前,蛋白质作为新兴的大分子药物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研究和开发。通过重组DNA技术,可以使目的基因有效的在异源宿主细胞中实现转化和表达,但宿主细胞对于重组蛋白的数量和质量
目的:研究D-半乳糖衰老小鼠NO自由基及三种细胞因子,以及山茱萸多糖对增龄性变化的影响。 方法:以D-gal致衰小鼠为研究对象,测定NO、NOS及IL-1、IL-2、IL-6等活性,以此了解上述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失去识别“自我”与“非我”能力,免疫细胞主动攻击自身组织从而导致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
本课题利用小剂量神经毒素藜芦碱诱发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产生PDS样癫痫活动,以模拟人类颞叶癫痫的电生理发作过程,并对相关的细胞电生理机制进行研究。 该研究主
AM真菌是专性植物内生菌,约存在于80%的陆生植物中,具有促进植物对P等营养元素吸收的重要作用。AM真菌孢子在土壤中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受各种因素如矿物质的种类和浓度、pH值、
我们在十七大前夕召开这次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一方面说明反腐倡廉工作极端重要,一方面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反腐倡廉工作高度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对全市的反腐倡
  本研究于2003和2004年对北方干旱内陆河流域(张掖)春小麦调亏灌溉进行了二年试验研究,设计了8个不同土壤水分亏缺程度处理:FFF,小麦拔节、孕穗和抽穗、灌浆-生理成熟三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