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埜左氏录》是清代学人盛谟的《左传》评点之作。此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左传》的文章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可是,到目前为止,该书并未引起学界充分的重视。本文以课花别馆藏版本为底本,力图对《于埜左氏录》评点学价值进行全面的探究。文章在结构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清初至乾隆末年《左传》评点情况进行梳理,介绍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明确研究意义,为后文的具体论述打下基础。第一章对《于埜左氏录》的成书进行探讨。笔者认为盛谟雅好古文、官方推行稽古右文的文化政策、武宁打鼓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是《于埜左氏录》成书的背景条件;盛谟崇尚雅正中和的诗学观、追求雄健奇绝的古文风格是《于埜左氏录》成书的理论支撑。在整部书的编排上,盛谟不沿俗见,以经文或传文为题,评点术语中既有一般评点学的常规术语,又自创术语,且使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借时人评点《左传》的观点抒发己见。第二章探究《于埜左氏录》的评点意脉。“以意主文”是有清一代《左传》评点的共同特征。盛谟在评点过程中以意统领左文,析豁结构。同时期《左传》评点之作虽重意,但意之旨归实则不同,统摄格局的方式也有别。笔者将其与方苞《左传义法举要》进行比较:盛谟所言之意,为文旨大意,而方苞则以儒家伦理道德之义统摄全文;盛谟以意驭法,方苞以严格对偶之思维剖析左文结构。第三章对《于埜左氏录》的评点笔法展开探究。盛谟对《左传》笔法进行了揭示。笔者主要从章法、修辞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从章法上总结出绝处逢生法、一字立骨法(一线穿成法)、暗渡针线法、离合之法、赶笔留笔法;从修辞上总结出烘云托月法(借宾形主法)、炼字法、对面左笔法、扑句、省文省笔法。第四章论述《于埜左氏录》的评点美学特征。其评点美学特征表现在“奇”和“诗性”两个方面。盛谟《左传》评点学的“奇”范畴包括奇妙、奇绝、奇矫、奇幻,呈现出雄健、飘渺的审美色彩。《于埜左氏录》评点美学的诗性特征则表现为诗意化及对含蓄美的推崇。结语部分总结《于埜左氏录》的《左传》评点学价值,并指出此书理性评价不足的缺陷。笔者认为还有很多相关课题值得后续深入研究,如《于埜左氏录》与科举制度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