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开始质疑自私人假设。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的决策行为并非完全自利。社会规范的存在,被看作是对人们偏离理性行为现象的解释,同时也是人们合作的基础。人类社会中发展出了各种社会规范,人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了内化。以这种方式,人们获得了某种特定对他人的情绪反应模式。一方面,当个体行为偏离了内化的规范时,社会情绪,如尴尬,内疚,羞愧等就会产生。另一方面情绪作为动力机制,限制着人们的行为在社会规范的标准之内,或者是当发生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时,能够及时做出补救和弥补。本研究从规范违反规避理论,内疚规避模型,社会情绪的发生机制出发,探讨社会情绪对个体遵从公平规范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独裁者博弈作为基本任务,并使用不公平诱导的设计,对不公平行为和初始规范进行操作,诱导被试产生社会情绪如尴尬,内疚,羞愧等,探讨社会情绪在两难博弈中和公平规范,公平行为的关系。实验一161名被试参加,采用2(高初始规范、低初始规范)×2(相对公平诱导,不公平诱导)的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两个因素对社会情绪,后续分配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混合情绪对分配行为的作用。实验二96名被试参加,采用采用2(自主选择、随机选择)×2(无诱导、内疚情绪诱导)被试者间设计,因素对情绪产生,和后续分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内疚,羞愧和尴尬情绪与分配的公平性成正相关关系。(2)具有较高初始规范的被试要比低公平规范的个体在做出违规行为时,体验到更强烈的内疚,羞愧,和尴尬情绪。(3)初始规范在不公平诱导和社会情绪之间起到了调节变量的作用。(4)相反较低初始规范的被试,体验到较少的内疚,羞愧和尴尬情绪,和更多的正性情绪,如自豪,和高兴。(5)当被试的不分配行为是自主做出的,被试更多体验到负性的内疚,羞愧和尴尬情绪。(6)而当被试的不公平选择是随机决定的,被试更倾向于体验到正性的情绪,如高兴。综上所述,初始规范,违规行为,和行为的可控性,影响了独裁者游戏中个体的情绪产生,从而影响了个体的分配行为。